先把诗放在前面,以便解说: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先解题目:落花。
“落花”这是暮春时节常见的景象,这个题目首先就点明了时间节令。
另外“落花”这个意象,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伤春之情。所以这个题目也就暗示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但这只是凭着经验猜测的,不读诗的具体内容,我们终究不知道诗人要表达的具体情感。就如龚自珍写“落花”,他写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哪里有半分伤感的味道,反而充满了献身的伟大。
第三,诗人既然以“落花”为题,必然要用些笔墨去描绘它,自然就有了写景之句。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写景之中自然是蕴含着诗人的情思的,至于是哪一种,我们要具体读过诗才知道。
再读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是晚唐有名的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写诗晦涩朦胧,其一首《锦瑟》就难倒了古人,难倒了今人,至今无人能说的清楚它要写什么,恐怕今后也无人能说的清楚。他一辈子受牛李党争影响,沉沦下寮,郁郁不得志,大约在46岁就去世了。了解了李商隐的身世经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情思,也就能深刻地理解他的诗歌了。
三读诗歌。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起句。这两句的意思是:高阁上的游客已经全部离开了,小园内只有落花乱飞。这一联已经透露出无限凄凉与伤感,颇有些人走茶凉的感觉。这一联虽写的是今日之景,却暗含着往日景象。那时小园内繁花似锦,游客如织,好不热闹。如今繁花凋零,览客尽去,相形之下,便是无限凄凉与落寞。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承接上一句的“花乱飞”而来。因为是乱飞,所以上下参差,落花铺满小路。落花纷飞中又送走了一天。夕阳余晖斜照中,落花飞舞,便只觉无限凄迷。以上这两联只以写景抒情,感情内蕴其中,不露半点痕迹,全靠写景营造凄凉氛围。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转向抒情。“肠断”说明诗人已伤心到极致了,落花满地,却不忍心去扫,不忍心再伤害它们 一次。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依然要匆匆归去,留也留不住。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浓烈的伤春惜春之情。
尾联“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收束全篇,是全诗感情最为浓烈处。一片芳心向春倾尽,得到的不过是泪落沾衣而已。这一联说的既是落花,说的更是自己。自己一生如这落花一般,空负才华,无人赏识,有凌云之志,却难以实现,心中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千古之恨!“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泪落沾衣,怕已是到了伤心至极之处!
李商隐是位感情细腻的诗人,暮春落花都能惹出他无限的情思。他借落花之遭遇,写自己怀才不遇之落寞伤怀。全诗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感情蕴藉,细腻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