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霞/文
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能跑10公里,但8月30日的晨跑我做到了,用53'19"跑完10公里,全程无停歇。
于是在悦跑圈个人最佳成绩那页,8月30日的晨跑刷新了三项记录,新增了一项10公里最快时间的记录。
之前最长距离是七夕那天跑的,7公里,耗时42'39",8月30日跑7公里耗时36'35",8公里耗时42'08"。相同的距离,却快了6分钟,进步是显而易见。
能取得进步,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纠正了不正确的跑步姿势。今年8月5日前的跑步都是用脚掌或是脚尖着地,这是以追求速度为目标的中短距离的跑步方式。这样的跑步方式,说不出哪里不好,但跑完后肯定不轻松。原来一直认为这样的跑步方式是正确的,并用它跑了半年多。现在想想,真为那个英勇的自己捏把汗。
会改变这种跑步方式,其实源于一个意外。那时回九江省亲,没带跑鞋,仅带了一双布鞋。布鞋是我们小时候读书时经常穿的,白面青底的那种,底子很薄。薄得连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让它把我的脚顶得淤青,一踮起脚尖就疼。没办法,只好整个脚板着地,再慢慢抬起脚根,缓慢地跑。也就是那个时候,看了铁马老言的文章,认识到自己原来的跑步方式其实不适合长跑,才逐渐把跑步姿势扭正。
除了纠正跑步姿势,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换气方法对速度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我现在跑步如果不停下来拍路边的景色,几乎不会超过6分半每公里,配速基本上在6分以内。以这样的速度跑步,一定是利用口鼻同时换气,一起步就开始有节律地呼吸换气。即使一开始氧气充足,没有明显的缺氧,也要提前储备,为后面打基础。至于是用三步一吸二步一呼的换气方法还是其他都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肺活量不一样,吸入的氧气量不同,换气的结果就不一样了。说实在话,我也搞不懂自己的换气方法是几步一吸几步一呼,反正氧气能足够供应就行。
跑步的姿势正确,摸索到适合自己的换气方法,接下来就要坚持跑步。我本人不主张休跑,即使跑的距离短,跑得慢,都要坚持跑。有一位跑了几年的长辈跟我说:“跑步就要坚持,只要停一天不跑就可能跑不下去了。”这话说得很道理,也有警醒作用。跑步是对抗惰性的活动,一旦松懈惰性就会反扑,甚至吞噬以前所做的努力,以至于前功尽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不敢休息一天,即使是生理期也一样会跑。从7月24日开始使用悦跑圈至今,只有8月17日那天缺跑,那天我准备从九江回韶关,事确实多就没跑。
如何坚持跑步也是要注意的问题。我跑步是不受别人影响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跑。我一不求快,二不跟别人拼距离。我只把自己当成宝藏,慢慢去挖掘。我拼尽全力跑1公里耗时多少?我12分钟能跑多远?跑多快的速度会出现极点?如何换气才能使跑步更轻松?......如此多的问题随着跑步的逐步深入而慢慢浮现,随后试着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尝试,悦跑圈提供的跑步模式:普通跑步、计时跑步、距离跑步都试个遍,不同的跑步模式有不同的体验,训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有兴趣的读者大大可自行探索。
只要能坚持,耐力就会增强。到那时候,不用别人督促或要求加长距离,自己都会觉得再往前跑也行,距离也就这样加上去了。就以我8月30日那天跑的10公里为例。我开始跑步时没有打算跑10公里,只是想好了要跑的路线,只是跑着跑着觉得跑完了原定路线应该有8公里甚至更多,于是就想,干脆跑够10公里,拿个10公里勋章(悦跑圈的一种勋章)也好。当跑到5点几公里的时候,刚好上坡,极难爬,特想放弃,又似乎有些不甘心,就在这样思想拉锯中爬完了坡。跑到最难的时候想着一跑完10公里马上停止,多一步也不愿跑。当跑完10公里的时候,居然还有力气往前跑,就直接跑回家,又多跑了300米。
虽然跑了一个多月有挺大的进步,但我觉得自己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为我的步频偏低,约是165步/分,而最优步频180步/分。跑步速度可以用速度=步频×步幅这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我的步频几乎没变,速度提高了,也就是我的步幅加大了。步幅加大对长期跑步者而言并不是好事,一个是加重了膝盖的负担,可能使膝盖受损;另一个就是拖慢速度,步子跨得太大,收回来就耗时,速度就难以提上去。
认识到这一点,我接下来就要好好练习提高步频。我会在每天跑步前和跑步后练习高抬腿,适当做些全速的1公里间歇跑,用这两项训练去提高我的步频。
期待下次会有更好的分享!
END.
2016.8.31.
原创文章,转载请简信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