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童《拾婴记》:俯仰得失一念间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简约派好文共读活动。

本周共读苏童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大作家写给小读者”系列之短篇小说《拾婴记》。

小说讲述了养羊人捡拾弃婴又不能合法收留赡养,在辗转交给政府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拒绝,最终以女婴变身为羊,反又回到养羊人手里而得到收留的离奇魔幻的故事。

打开阅读第一句第一段,即被苏童的诗意描写惊艳到了。对柳条筐、婴儿棉袄上的葵花图案、婴儿身上的青草气息、拟人化的羊的心理活动等等,细节描写的点滴微妙、哲思的灵光直抵人心,皆见功夫。

从反面角度阅读,这并不是捡拾,而是随处可见的各种各样的拒绝和遗弃。遗弃者如捧着烫手山芋,急于摆脱;旁观者人人自保,避之不及;慈悲者徒有关心,又力不从心,只能徒发感慨。

长炳女人是典型的旁观者,站着说话不腰疼,对拾婴者杏仙指手画脚,一旦问题摆在自己面前时,立马翻白眼走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他看客也做鸟兽散。

幼儿园本来是幼儿们的快乐场所,但弃婴没有父母,资料手续不全,幼儿园老师无法接收。这是明哲保身,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六奶奶年事已高,肯定无力扶养,但仍努力另寻途径,找到哺乳期的张胜媳妇给弃婴喂奶。然后让张胜送弃婴到镇政府。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不是一件闲事。

小说给官家大楼里描绘了一张官场众生相。与弃婴相关的部门如:信访处、妇联、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除了不作为,就是虚张声势要调查要登记。不在上班时间就置若罔闻,官腔十足,官威尽显。但这是个孩子,不是炸弹。

而官家门卫的老年,又是一个类似于六奶奶的爱莫能助的善人。见到弃婴被遗弃在花坛,动了恻隐之心,默默守护。他虽是看门的,却在暗地里看孩子。这是个孩子,不是一盆花。见到猫儿来攻击,就喝退了畜生。这是个孩子,不是鱼肉猎物。

但在遇到疯女人瑞兰抢女婴的那一刻,这个世界魔怔了。人们不能理解疯女人见到女婴失而复得的疯狂举动,是因为不能共情瑞兰失去爱女的彻骨伤痛。但是疯子怎么能扶养女婴呢?只能再次被送走。看似疯癫的瑞兰唯一清醒的是她为母的善良之心,即使疯癫了也没有忘记爱女。而在这个表面看似光鲜的现实,人心深处却是群魔乱舞。

故事最终以养羊人盐水瓶当奶瓶为线索,又将柳条筐悄悄送回了罗文礼家的羊圈。文末以女婴化身为羊的魔幻结局,既是对杏仙“要生存只有变成羊”的谶语的解析,也是与文首的“夏天河边失散的小羊羔”形成闭环。世道艰难,世情薄凉。何以生存,何以立足,发人深思。

从女婴角度阅读,看到的是她一路颠沛流离,被弃至羊圈、墙根下、花坛里,像流浪的猫狗没有归宿,最终不得已舍弃做人,化身为羊才得以栖身的悲凉。一路漂泊,寻寻觅觅,见世态炎凉,品人间百味。为人不易,最终只能变成温顺的羊,才能一息尚存,不可谓不悲。

小说标题虽为《拾婴记》,但通读全文,这哪里是捡拾,分明是一次又一次遗弃。一个健全的女婴,无辜降临人间,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抛弃,谁是原罪?首先肯定是某些男女蝇营狗苟之后的不负责任,再就是现实社会的麻木不仁人心不古。

柳条筐里装的是一个弃婴,何尝不是隐喻着一件美好的事物。败坏良俗、丧失良知的恶劣之人将其遗弃,何尝不是弃善作恶,丧心病狂。愚昧之人莫名其妙获得,并不懂得珍惜;功利之人遇到会权衡利弊,也并不稀奇;慈悲之人遇到,有恻隐之心但又无能为力。

人心叵测,世风日下,如何让“美好”得一归宿,名正言顺地存活下来?答案是:只有不为人,以羊心羊性混于羊群,方能保全。这样的结局,为故事增添了魔幻悲凉的色彩,是无奈,是隐忍,是艰难,无以名状。

作品将弃婴和小羊做了很巧妙地结合,其用意为何?羊是温顺、可爱、软弱的代名词,襁褓中的婴儿等同于任人摆布的羔羊,没有任何抵抗力,也没有选择如何生存的能力。

弃婴的行走路线也许是作者的刻意安排,这个要从故事的时代背景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小男孩庆丰带着她一路走来,由点到面,由个人到集体,由个体到组织,由慈悲到漠视,最后直至化人为羊,可谓历尽沧桑,一步步抵达人性的丑恶。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破坏给人看。葵花小棉袄的女婴越可爱美好,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社会风气败坏,女婴的命运也就越可悲的。

小说里的细节描写很值得学习。小羊的眼泪、弃婴的衣着、长柄女人的表情、看门大爷的心理活动、庆丰脑子里的念头,其实都有寓意。

让人觉得,以善示人,与世无争,并不能确定能得到认可或保护。很多情况下,相当于把自己的优点弱点暴露无遗,给恶者有了可乘之机,反而断送了前程和性命。所以,弱者善者的生存之道举步维艰。

小说中每一个人物出现,都给了弃婴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孩子,不是羊,不是闲事,不是猎物!但反观之,弃婴在这些人眼里,又都是羔羊,是闲事,是猎物,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任何时代、任何环境,善与恶永远是一种博弈。同时,任何与“美好”接触到的人和事,与“美好”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折射出人心和人性。

这是一篇童话外衣下的魔幻现实主义,好的作品都有批判的力量,是对现实的鞭笞。遇事之际,俯仰之态,得失之间,莫不为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部分很短,只有六百多个字。开篇一句“一只柳条筐趁着夜色降落在罗文礼家的羊圈”很简洁也很有画面感,时间地点都交代了...
    袅袅青烟散阅读 96评论 0 5
  • 这部分讲得是肩负使命(把柳条筐带到花坊镇政府)的罗庆丰,半路上遇到正在在桌球的罗小正,罗小正包了桌子,还有一个小时...
    袅袅青烟散阅读 123评论 0 10
  • 这部分讲述了李六奶奶发现幼儿园窗下的女婴后,劝说幼儿园阿姨把孩子收下,可是她们拒绝了,拒绝得貌似还很有道理。 李六...
    袅袅青烟散阅读 149评论 0 18
  • 这一部分篇幅比较长,讲述了闻讯赶来的妇女们围着弃婴讨论这孩子来自哪儿,谁来养这个孩子——无论谁养都行,反正自己不能...
    袅袅青烟散阅读 94评论 0 8
  • 入夜,整理书柜,又找出了一本老作家梁斌所写的散文集《春朝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定价0.43...
    山深闻鹧鸪_lm阅读 7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