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先开走吧,一个月后还回来(损失厌恶)

     随着文章的写作量越来越多,每天下午到了4点多钟,我的大脑中就会闪现出一篇文章出来。我特别感谢这个习惯,因为这个习惯促进了我的思考,让我能够深入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心理学中的一个观点,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比如说现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本来我们手中有两个苹果,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把手中的这个苹果拿走了;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我们手中没有苹果,但是我现在给你一个苹果。在前面两种情况中,虽然结果手中的苹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前面给我们的感觉会让我们特别的难受,这就是我们所说损失厌恶。

   再比如说,我们去菜场买菜时,聪明的店家会这么干,先按照我们的要求,先少称一点,然后当我们要走的时候,然后又从她的铺子,用手抓一点菜装进我们的熟料带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会非常的舒服。同样的道理,在上大学的时候,食堂打菜的阿姨,有些时候,当她不小心将菜打在我们的盘子里打多了,然后再用铲子轻轻的弄掉一点,假如这个菜是我们爱吃的菜,那么我们的心理会特别的不舒服,非常难受。

                                                         现象分析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就要追溯到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物质非常的匮乏,一旦他们逮到一个兔子或者是一直小鸟,他们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只食物吃掉或者带到洞里给子女吃,就是想将猎物占有,变成自己的,一旦有一天被其他的原始人偷吃时,他们会非常的难受,甚至会发生战争。因此这就给我们现代人遗传了具有损失厌恶的基因。

     因此,为什么很多赌博的人会倾家荡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很难忍受损失厌恶。比如说,有一天,他拿着100元去赌博,若是他赢了,那么他的大脑就会给他分泌多巴安等化学物质,让他产生快乐,于是他还想继续快乐,继续赌博;若是他输了,他本来手中是有100元的,但是现在他手中却是没有钱了,根据损失厌恶,他会很难受的,从而想通过赌博,将他的100元赢回来。这就造成赌博越堵越输,最后倾家荡产。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巧妙的应用于心理学的损失厌恶呢?

                                                      对外界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这个原理后,时刻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考虑他人的感受,让对方舒服。

     比如说,我知道这个道理后,我就将其这个原理应用于班级管理中,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这种卡片相当于生活中的货币,一旦学生表现好了,我会给他们发一张卡片,一旦表现不好了,我会从他原本手中的卡片收回一张。在发卡片的时候,学生们时非常开心的,但是表现不好的时候,收回卡片的时候,他们是很难受。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当我们需要给他人奖励的时候,我们不需要马上给对方很多,比如说,给学生发卡片,我会一张一张发,这样他们的快乐会慢慢的保持下去。若是你一次性发了5张,那么下次再发一张,这个时候的学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发5张的时候,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的量会比发一张卡片的多,若是下次想让他们更加的快乐,就必须要发大于5张,那么卡片就不够用了。因此,在给对方奖励时,要注意量的控制。

                                                           对内在自己

    首先我们要知道有损失厌恶这道理,一旦我们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现实,我们能够更好的接受这样的现实。而不会收到大脑的控制,受到干扰。同时我们要多思考,考虑自己的需求。

     比如说,我们去看车子的时候,也许有的销售员说,这辆汽车给我们开一个月,一个月后买不买没关系。但是到了一个月后,我们就会有很大的感受,总感觉这辆汽车是我们的,一旦我们还给销售商,我们心理会特别的难过。据销售员说,一旦新车被开了一个月后的买家,几乎都会将这辆汽车买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空间和空间之间,都是暗流、通道和密码。
    咸叔说阅读 1,423评论 0 0
  • 超市里放着(你就不要想起我),我站在雀巢咖啡的货架前,呆呆的走了神,直到理货的姑娘过来问我你要买咖啡吗?我才缓...
    奔三的蜗牛阅读 1,469评论 0 0
  • 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个拖延症患者的。反正当我意识到这个之后,我的拖延症更严重了。 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
    蝶如梦来阅读 1,930评论 0 0
  • 这是2000年左右出版的书,金蝉子说“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须冥需悟空”,这就是孙悟空的来源。他说,他一生就是要斗、...
    问号兄阅读 1,4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