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认知觉醒》第5章第7节《休息: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

今天读《认知觉醒》第5章第7节《休息: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周岭老师说,有个考研党发来求救信号,说自从准备开始考研,就拿出前所未有的执着和毅力,天天只想学习,吃饭都要听音频。几个月都是天天五六点起床。但不知道是不是战线拉太长,有些疲劳,后面自制力反而不如前几个月,觉得累了要放松,结果瞄几眼小说就陷入失控状态,什么都不管不顾。等缓过劲,已经过了好几天了。又开始自责,焦虑,别的同学看书累了,玩两局游戏就能投入学习了,这一放松就跌入像跌入地狱一样。

这个场景很熟悉吧,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在职场打拼,我们都曾为了能名列前茅自我打气,暗下决心,以为只有超过才能刻苦,就一定能够成为老师和老板心中的骄傲,成为同学和同事中的榜样。于是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不休息,不闲聊,不娱乐,不浪费一点时间,哪怕筋疲力尽,要强打精神逼自己再多学点。但是,很多情况下,英雄式的开头却没有带来英雄诗的结尾。在足足体验了一把痛苦的自虐后,我们不仅学习成绩提升不明显,甚至连信心都被磨灭了。这么努力居然还不行,大概自己天生不是缺血料吧。

事实上,如果你留心观察,无论在学泄还是职场,都有这种现象,有些人很刻苦,很勤奋,每天都很忙碌,但就是表现平平,另外一些人工作娱乐两不误,却表现优异,做任何事都游刃有余。这其中原因肯定很多,就如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内在驱动。但除此外,刻苦程度这个角度也值得我们窥视一番,说不定这里别有洞天。

一、主动休息的秘密

你肯定记得“刻意练习的四要素”:定义明确的目标,极度的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有效学习关键就是要保持极度专注,而非一味的比拼毅力和耐心。不过,保持专注需要花费精力,而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一桶水,有的人总量多些,有的人总量少些。但只要在困难事上消耗精力,精力桶的水位就会慢慢下降。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些持续刻苦,争分夺秒,舍不得休息一下了,他们的精力总量势必成一条持续下降的曲线。也就是说,他们起初状态很好,效率很高,但精力一旦消耗到一定程度,比如70%以下的水平时,注意就开始不自觉的涣散,思维速度放缓。如果精力继续消耗,学习效率就会进一步降低,很容易出现分分心走神的情况。

但这种信号对于刻苦者来说,仿佛是提示自己该让意志力出场了,毕竟身边人告诫自己,学习和成长是要吃苦的,不能因为有点累就去休息,我应该用意志力让自己坚持下去,这不就是所谓的努力刻苦吗?于是他们舍不得浪费一点时间让我在痛苦中前行才是努力的表现,越痛苦越坚持,越刻苦越感动。因此,他们采取的策略不可能是停下来休息,而强迫自己更刻苦。做别人做不到努力,即使昏昏欲睡,也要强打精神。刻苦者看似无比勤奋,可效果越来越差,过程中感受的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乐趣。一次,一旦放松就完全不想再投入,他们更容易沉溺于舒适的娱乐活动。

反观那些轻松的学霸,他们在学习时从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主动停下来休息。这曲这个曲线足以说明主动休息的意义和优势。优势日积月累,一些人领先于另一些人就会成为必然,而你些人居然还很轻松,这最崇尚痛刻苦的人,无疑是个让人惊愕的认知反转。

二、保持专注的危机

不难发现高效学习关键是在于保持极度专注,而不是靠意志力苦苦支撑。谁能保持高时间的专注,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然后专注,这个品质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为稀缺品质。

虽然李大钊先生早就教导我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但是那个年代,由于学习量和信息量都比较少,人们更容易做到学习和玩耍各自专注,边界清晰。如今,人们面对大量的信息干扰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只会本能的告诉自己要更刻苦、更努力。就很少能意识到更科学的模式应该是极度专注加上主动休息,如此反复。

在生活中最要不得就是那种明明已经分心走神了,却还要强撑内耗,倒不如遵循“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模式,让自己先尽力保持短时间极度专注,有些累时就主动停下来,这才是更加明智的生活和学习策略。

这种策略极符合在拉伸区练习的原则,因为一个人刚好感到有些类似,说明他正好处在经历舒适区边缘时。主动休息,及时回血就能使精力的使用率最大化。那些靠意志力强撑又不够专注的人。其实已经将自己。自身与经历的困难区,所以他们体验更多的痛苦而非愉悦。说到学习拉伸区,不得不提一下,控制学习和工作内容的难度也是保证专注重要方式。太容易的内容会让人无聊而走神,太困难了会让人因畏惧而逃避。所以选择做那些跳一跳就能够着的学习或工作,最容易进入专注状态。

当然,有人会问,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刚好的事情啊?难道面对老师和老板时,自己还能挑三拣四?其实这并不难办,要么重新设定学习内容,调整为合适难度,要么将目标拆解为更具体小目标,降低工作难度。

总之,要想办法把难度控制在拉伸区范围内就对了。不管面对多么棘手的任务,只要我们愿意动脑筋,总能找到主动调整的空间。

三、意志失控的根源

为什么一些同学在娱乐之后能够立即投入学习,毫不恋战,而另外一些人一放松意志力就会溃散呢?原因还是精力不足。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意志力的代名词。精力充沛时,人们就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面对诱惑有更强的抵抗力。他在精力不足时,不仅难以面对困难,甚至对诱惑抵抗力也会变弱。毕竟克服困难和抵制诱惑都需要消耗意志力。也难怪,我们忙了一整天,精疲力尽的回到家,第一件事往往是躺在沙发上看微信、刷抖音,用轻松的信息来给自己做个精神按摩,其他事都懒得做。如果情绪上有波动,精力透支的影响可能会更久。

所以,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的人,保持平衡的人。这些人无论面对精力的消耗和恢复,还是面对情绪的波动与还原,都会刻意保持高位辅助的状态,避免进入低位稀缺的境地。越是接近一天的尾声,我们越要注意自己的精力和情绪水平,因为我们还要抵制一些诱惑,防止自己不小心滑入深渊了。

四、能拯救你的“番茄”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极度专注能力,但说实话,这种能力不是想要就有的,要不然怎么说它是稀缺品质呢?造就专注品质,设计个人的生活环境、兴趣匹配、自身动力、学识背景、习惯积累等各种因素。一个简单又通的方法就是前文所说的主动培养、极度专注和加主动休息的行为模式。具体的做法就是只要开始学习或工作,就尽量保持极度专注状态,哪怕保持专注的时间很短也是有意义的,但发现自己因为精力不足而分心走神,就主动停下来调整便可,当辅助工具也是有的。

在时间管理领域,有一个著名的番茄工作法。就是先专注的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循环往复。这种工作法有点类似于高强度的间歇式训练。它符合学霸模式的所有特征,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反复。

当然,25分钟只是一个参考标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思维耐力来设定。有些人也许只能集中15分钟,只要达到自己的疲劳边缘,就可以主动停下来。这往往会得不偿失,主动休息就犹如主动喝水,感到很渴时再喝已经晚了。你想让精力保持高位,就学会主动停下来。

刻苦是一种宏观态度,轻松是一种微观智慧。在学习这件事上,普通人的策略往往是“天赋不够刻苦来凑”。好在我们已经知道,学习的秘密不完全在于刻苦,还在于“会玩”。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玩出水平,玩出风格。

反思:“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模式值得好好研究,学习只靠刻苦只会觉得痛苦,很难持久。我认识的学霸,周末很多也是看看电视打游戏,自己到了周末也是只想休息。今天晚上带孩子看了场电影,边啃甘蔗边看电影。看完吃完再读点书,周末就想休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