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追求快乐,没有人喜欢痛苦。但是,假如我们随机采访100个人,能够肯定的回答:“我很快乐”的人,估计是少数在少数。
我们要处理工作的烦恼,要面对客户的压力,要焦虑孩子的学习,要决定生活的琐碎;每天一醒来就是忙碌的思虑和应对这些事情,全部都是烦恼!要快乐,而且是长久的快乐,谈何容易?
也因为如此,市面上有很多谈论和教导快乐的书籍。而杨博士的《不合理的快乐 存在的喜悦》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这本书不但介绍了目前科学界对快乐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也为我们指出不快乐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后半部分道出真正、永恒的快乐所在;以及指明了清晰的道路和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去到达。整本书科学知识丰富,逻辑清晰,是一本追求快乐很好的地图指引。
博士的书博大精深,以在下浅薄的水平实在写不出什么书评之类的文字。只因这本书确实太精彩,而其中关于快乐和忧郁的论述对我们普罗大众也有很好的借鉴性;所以愚某姑且用摘录串联的方式,从愚的角度浓缩介绍一下这本书。
全书共分十卷,第一卷介绍了科学家用量表的方式,对快乐现状的调查研究情况。
科家们从生活满意度、经济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对人们的快乐指数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是快乐和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宗教生活等因素呈一定的关联,但并不呈绝对正相关。一些富裕国家,反而不如落后国家的快乐指数高。这些调查最多说明:一个人要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才能有基础来追求快乐。
而由于享乐适应机制【人体为了维护身体处于均衡状态而自我保护,不让情绪长期处于过激水平的调节机制】,一个引起我们快乐的刺激反应很快就会消失。而追求快乐却又是我们的天性,所以我们会不停地追求和期待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希望这些目标或物质的达成,能帮助我们达到一定的快乐程度。科学家也称这个模式为“快乐跑步机”,即指为了追求快乐,我们一直不断地奔跑,停不下来。
第二卷讲快乐的身心合一性,身体要与心达到合一的震动,有了身体对快乐的感受,大脑才会体验到快乐。
科学家归纳出19种笑。这些笑牵动脸上42条不同的肌肉。但只有一种笑,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笑。它就是眼轮轧肌收缩,带动脸颊肌肉往上拉的笑容;也称为杜欣微笑。有趣的是,心理会影响行为,行为也会影响心理。如果我们常常训练自己收缩这组肌肉,我们的心情也会更好。
下图是科学家亲自示范杜欣微笑,看出来有什么不一样吗(左图的笑脸有没有感觉更亲切)
我们的身体受到两套神经系统的制约,一部分是受意志力控制的躯体神经系统。比如我们抓握筷子吃饭,出左右脚走路,这些功能都是躯体神经系统在作用。一套是自律神经系统;自律神经系统负责基础的生理功能,比如心跳、呼吸、消化等;还影响到情绪,包括快乐。自律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负责打或逃的决定。这是物种生存进化出的功能,当我们面对危险;交感系统会让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紧绷、消化停止,集中精神与能量应对生死攸关的事件。不幸的是,现代人生活步调太快,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即使天下无事,我们仍旧随时处在打或逃的反应里过度紧张、过度焦虑,从而使自己时常处在紧绷不快乐的状态。静坐或运动都有助于平衡自律神经系统;常怀悲悯与感恩之心,能放松神经系统;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时时舌抵上腭,它可以放松身心。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放慢呼吸,使身体放松到接近最舒适的人体震动状态,这种状态本身就是快乐。
第三卷讲情绪与快乐的关系。
情绪是信号的放大器,是脑神经与细胞沟通的桥梁,也是记忆很重要的元素。他帮助我们快速的对资讯进行排序和区分,以便高效抉择。情绪脑位于左右脑和脑干之间的边缘线上,也称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的杏仁核是情绪的主角。它处理的是攻击性、焦虑、愤怒和嫌恶感,同时也产生恐惧。恐惧是生存最原始的本能。在动物阶段,生存是第一要务,恐惧带来的危险信号,对生命的存续最为紧迫。从生命演化的角度看,恐惧是我们最容易调出也最常出现的情绪,现代人则几乎都被恐惧控制和绑架。试想,我们哪个烦恼、焦虑、担忧不与恐惧相关?而恐惧一定带来不快乐,或者至少抑制快乐。所以不快乐也就成了我们的常态。
科学家根据核磁共振技术,扫描人在各种情绪下头脑活跃的区域。发现不同的情绪对应不同的脑区,甚至不同的情绪反应可以同时在脑海中存在。比如痛苦和快乐是可以同时在大脑中存在的。各种情绪的出现,也就只是神经传导分子在脑子里分泌消化的过程,如快乐发生后,引起快乐的神经传导分子在脑中自然被消耗掉,使得愉悦感停止;另一方面,脑部大量释放出神经传导分子之后也会暂时失去对这些物质的敏感度,于是再怎么释放这些分子也不会带来快乐。而这种不反应期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身体本身的机制也注定不会一直持续某一种情绪不变。身体的愉悦感就是这样升起消退,一再循环不已。这算是【无常】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吧。
第四卷,讲我们在神经传导分子的影响下,不停地追求快乐,永无止境。
身体里有三个与快乐密切相关的生物化合物,分别是多巴胺、脑内啡和血清素。
多巴胺是期待系统的主角。多巴胺带来的期待心情,让人愿意为了美好感觉的奖励而去尝试新的经验,认识新的人,学习新的事物。主导我们积极进取的这种兴奋感,是多巴胺带来的。对奖励的期待,本身就带来快乐。有趣的是,奖励本身带来的快乐,不像期待那么持久和激烈;是否奖励到手,快乐的兴奋就消散了?多巴胺影响快乐,而快乐透过期待系统的运作带来好奇心,从而引发学习的效果。也就是说,快乐是自然界给我们最好的学习动机,快乐地学习也是最有效的学习。
强烈的愉悦感和快感是脑内啡带来的。前述的享用奖励时,就是脑内啡在分泌。就连吃一碗饭,听到一句话都会带来脑内啡的释放。脑内啡的作用和临床使用吗啡很接近。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能极大的刺激脑内啡和喜悦醯胺的分泌。很多马拉松运动员甚至产妇都体验过这两者大量释放带来的极大平安与喜悦。
血清素则可以让坏心情踩个刹车。血清素高的时候,一个人被拒绝也比较不会觉得受伤。血清素带来的成就感可以减少一个人的不安全感,走向正向的成就循环。不止血青素高可以减少不快乐,反过来好心情也可以提高血清素。
如果一个人忧郁,血清素的量自然降低,而大脑灰质细胞也会死亡。而正向情绪会提高多巴胺和血清素,使灰质细胞活化。博士才会说,快乐能让脑部活化,恢复他新鲜的能力。
对不快乐的逃避,以及对快乐的盲目追求,成了我们不快乐的来源。忧郁已经成为个人和社会集体的慢性病。市面上治疗忧郁的药物,其机理大部分都是限制血清素的回收速度,让坏心情减少。其副作用其实很多,像是引起自杀念头等。要帮助一个人走出忧郁,多培养兴趣,避免重复的活动,多运动以及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巧克力、乳制品、坚果、鸡肉等,都可以帮助身体分泌多巴胺,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心情。
第五卷讲人际关系对快乐的影响。
一般人只要和别人有连接,体内压力荷尔蒙皮质素的量就会下降,罹患慢性病的几率也自然降低。人与人的和谐连接会让我们更快乐,快乐的人不但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健康。即使同样感染了某种病毒,快乐的人都会比不快乐的人症状更少,可见快乐的对身体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从统计结果看,类似快乐的正向情绪,每增加一分,可以降低23%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效果。
第六卷讲快乐与生命场之间的关系。
生命是个能量场,快乐这种情绪的感染力,可以在生命场中传递。一个人的快乐,不止可以影响身边的人,甚至可以影响到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且影响力可以长达一年。悲伤却不会这样。
而因为快乐的无常性,人们为了追求更多、更持久的快乐,发展出了正向心理学【凡事往好的方面看】,超个人心理学【开发超过普通人可以体会的快乐】,心流【与面对的事物合一】,以及我们常说的神通【特异功能】等。那些超越普通个体可以感受的体验,都是以更大生命场为基础而可以感受的。但是它们一点不神秘,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能力。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而已。
第七卷介绍心流的现象,以及如何达到心流的状态,然后引出更广生命能量场的话题。
心流是一种很集中的专注,而且完全投入。处在心流中,是超越头脑的无思无想,没有一个多余的念头在中间阻挡。注意力所体验的主体(你、我)和体验的对象(客体、眼前的任务)完全合一。我们可能会怀疑,没有头脑的参与,心流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而这正是那些天才运动员、艺术家的秘密;他们在关键时刻,总是毫无念头的与任务合一。表面上没有逻辑大脑参与指挥,实际上每个细节都完成得非常完美。这也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了吧。
心流是每个人都有的,类似静坐的专注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进入心流。同时静坐带来的脑干灰质增加,也包含了好些与血清素作用相关的位置,再加上静坐可以改善失眠、饮食失调以及焦虑与忧郁。规律的练习静坐可以为心情带来明显正向的效果。
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念头加上五官所组合的。只是我们身在其中,体会不到,而随时把自己等同于眼前的念头。静坐(或其他的专注练习)时,透过专注于一个对象(如呼吸),让头脑可以静下来,让念头慢慢减少。随着念头减少,甚至没有念头可以落脚,我们突然会发现,全部的注意力最多落到注意力本身,这就是【在】或【当下】,透过在,我们自然会带来意识的转化,带来心灵的平安、平静与自在喜悦。
第八卷,博士更进一步,说明真正的快乐所在。
人们所见的一切都离不开物质和波所组成,而我们所见所体会的,也只是念相。物质和念相都符合热力学第二原理,即乱度趋向最大而必然无常。如果对物质进一步拆解,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甚至再到亚粒子,都是空的。空,一切都是空。这种描述更接近宇宙的实情。
事和物没有恒长存在,一切是空,是我们头脑难以理解的。事实上,头脑是通过对比的逻辑才能观察到这个世界。有空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物;有暗才知道光;有静才能体会动;有沉默才知道声音;有好才有坏;有因果才有时空,等等;这就是二元。我们体会的一切都是基于二元。那么,有没有一个东西、一个存在是超越二元的?是否有一个更高的智慧,能够涵盖所有的一切?有的!这个超越头脑能够理解的存在,在佛家叫做佛性,在道家称为道,博士则称为一体。
事实上,当今科学家已经走到一体的门口,爱因斯坦早就提出时空的可变性(广义相对论),而惠勒也推导出宇宙经由黑洞和白洞,可以让星球崩解和重建。也即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时空不是恒常的,物质分解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这个地步了。只是站在一体,“时空不存在”超出一切知识与头脑的分析。所以,科学家再怎么分析,从头脑永远无法认识到一体。
要认识到一体,必须要跳过人间这个逻辑的系统。其实一体一直都在,只是我们的注意力被五官所限制而抓取形象。没有注意到一体透过宁静、沉默、空无,随时都在给我们打招呼。这个宁静,我们可以通过话与话、念头与念头之间的空挡去感受,也可以称之为“当下瞬间”。这个当下瞬间是与头脑和情绪对立的。感受它、停在它,是唯一可以跳出时空的办法。博士称为回到“这里,现在”。只有把这个当下瞬间延长,一个人才可能找到永恒的快乐,这个永恒的快乐,只能从内心找回,而不是从外在去追寻得到的。也只能自己亲自体验,不是光靠理解就可以感受的。
这种快乐不是人间透过经验可以体会到的,也没有什么办法用言语描述。最多只是把充满杂讯的头脑安静下来,不合理的快乐自然会爆发出来。我们倒不是需要做什么,只是把任何局限和限制挪开,让背景浮出来作为前景,也就如此而已。安住在这个背景,就是安住在“在”的生命场,这个场不光可以带来存在的喜悦、带来光、带来宁静、带来大爱;站在这个场看世界,一个人才真的醒过来,这就是醒觉。醒觉,不合理的快乐自然发出来。可以说,不合理的快乐本身就是醒觉的成就。
至此,博士用两个重点来总结:1,全部的不快乐,都是透过我们把自己等同于物质或形象、念相而生,任何形象或念相都是无常。我们在人间感受得到的快乐,最多也只是短暂的。2,永恒的快乐是由无思无想的状态流出来的,要进入这个状态,最多只是意识做一个彻底的转变。
经由前面的铺陈,第九、十两卷,博士主要讲如何活出【在】的生命场,让不合理的快乐自动浮现出来。
首先,健康的身心是一个良好的基础。规律的作息、彩虹的饮食、合理的运动(健身、有氧和拉伸均衡,不偏废)、正向的念头和情绪、呼吸和静坐的练习都可以净化身心,打开身心的结,让身心达到和谐状态。
其次,博士祭出第一大法宝——臣服。臣服的意思不是向遇到的人和事低头顺服;也不是一切放弃,什么都不管。臣服是臣服于生命的意志,臣服到生命的能量之流。举个例子,感觉到某件事情很不公平、心里很不爽;可以用正当的手法去争取和改善现状。抗议也好,理论也罢,甚至付诸法律也ok,该去做就去做,没有问题。但是心里清楚的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做什么,结果是什么,都可以完全接受。
为什么要臣服?因为我们一生遇到的人、碰到的事,都是一连串因果而来。我们的轮回本来就是因果推动的。强大的因果业力好比大江之急流,以一手掌之力如何可以阻挡其流动?唯有不对立、不评判、不依附的完全接纳与臣服,我们才可以减弱因果业力之力量,才有可能达到恒久的快乐。
无法做到完全的接纳与臣服,可以试着交托与奉献。交托就是诚恳的请求平时祈祷的圣人(比如观音菩萨),将我们遇到的痛心和难过全部交托给祂。诚恳的祈请圣人们帮助承担这些伤痛。奉献就是把遇到的伤痛当作为全人类承担类似的痛苦。就好比在发一个诚恳的愿:“为了一切与我有相同遭遇、同样受苦的人,就让我为大家承担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帮助净化和释放苦难带给我们的伤痛。
最后,博士带出最重要的法门——参。参是最直接将我们带回到生命源头的方法。主要的参问方法就是问自己:“我是谁?这个写字的是谁?看书的是谁……” ,参问的目的不是要得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参问的目的是提醒我们有一个更大的生命蓝图,而不把自己局限在眼前的这个小小的“我”上。同时,参问也把我们带到一个没有答案的空间,带到一个无思无想的、念与念之间的、宁静的空间,这个空间才是我们生命的真实,才是我们生命的源头。
最后,为了活到一体的快乐中,博士在书的结尾送我们三点提醒,希望我们可以用它随时提点自己,活出生命的真实。1,一切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体会到、经验到的都是大脑的投射;一切都只是念相,没有真实的本质好谈;2,我从未出生,也从未死亡,我是永恒的;一切人生所经过的跟真实的我一点也不相关,我只是 在·觉·乐;3,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没有一个实质的我;样样都是平等的,人和人平等、人和动物平等、人和植物平等、人和事平等;“我”是“我”的脑投射出来的,“我”反应因果,而因果反映脑,也就是念头。
跳出二元的一体智慧,不是用文字和语言可以描述的。所以,我们也很难理解博士传达的最高智慧。唯有我们自己亲身体会,方才可以印证博士传达的讯息。而诚如杨博士一再重复的,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非常珍贵,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大智慧而且也赶上地球自身在转变,这些机缘都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意识做一个彻底的转变。而下一次谁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让我们赶上。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诚恳的邀请大家将视线的焦点开始试着转向内在,开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模式吧。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祝福大家。愿我们都可以找到恒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