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第三天,这个俯卧撑……总觉得断一天就会出大事。
尤其本来就做不了几个的情况下……
今天居然状态奇佳,能做3个!
可能明天就要分两组了(啊?)
话说昨天的文章被锁了。这里好像真的不允许谈论其他地方的作品?
Anyway,反正也没什么人看。
以下是正文:
……
我们应该自懂事以来,都是用“第一人称”在观察这个世界。
也就是,没有镜子之类的反射介质的话,我们就很难看得到我们自己的脸。
理论上,我们比任何人都知道“我”在想什么,“我”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唯独看不见脸。
hmmmm……
不管如何,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脸,所以一切其他能直接看到脸的人,都属于“第三人称”。
在任何一部游戏里,甚至是电影作品里,任何人都可以是第三人称。
唯有主角,或是当下情景的主要人物,才能拥有“第一人称视角”。
当然,这也是来自于,我们认为“我”这个主题,就是主角。
所以看到这种电影/游戏的处理手法,很快就能理解,而不需要太多解释。
……
所以,当我们得知“主角”是什么的时候,就总会认为“自己就是主角”。
直到我们发现,主角似乎不单是“第一视角”的问题,更多的是,这段故事在围绕谁打转。
因为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那么,“主角”也可以不是“我”,“我”只是一个旁观者,或者“配角”“龙套”。
……
其实我自己一直反对这种想法。
反正我的 人生,我再怎么无力再怎么无趣,我还是我,我也是我这个人生的唯一主角。
一旦主角没了,故事就不会再从“我”的视角出发了。
……
铺垫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有一个人,让我人生中头一次觉得,我特么大概是某本书的配角NPC。
那个人就是刚在8月24日沙特杯世界电竞大赛街霸6比赛中以极其跌宕起伏、充满宿命感的方式卫冕成功的广州“小孩”曾卓君。
他到底有多厉害,这个对于圈外人来说也许很难理解……或者这么说,苏炳添以36岁高龄,连续两年获得男子短跑世界冠军——而他原本是练跨栏的——当然,苏神的故事并不是这样,他是在32岁打破了世界纪录。
我只是想起了这位同为自己项目中的“高龄选手”,依然能拿下“年轻人有优势”的项目的冠军的事迹。
巧了,这两位都是1989年生人,只比我小一岁。
而且都是广东人。
与有荣焉~
……
话说,君哥反正也上过大学,学习苏神写几篇论文来解释一下也未尝不可~
……
回顾他两年多来的征战历程,我们大多数粉丝都忍不住说一句: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又或者,这故事拍成电影,一定是爽到极致。
再结合他从六岁到现在的游戏经历,不得不感叹,人一旦全身心扎进某件事里,大概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到世界水平吧。
——想知道这个人的故事,随便去B站、抖音之类的视频网站搜一下“曾卓君”,应该都有。
说不定还能搜到他正在直播“训练”。
……
不过,当我沉浸在这种甘心充当配角的氛围中时,突然看到一条有趣的评论:
“20多年前,我在广州某某比赛中看到了这个孩子,当时我就看出了他天赋异禀,一时心潮澎湃,知道我国格斗游戏的未来就在他手上,还因此激动过度,失手败给了他。没想到,新时代果然是属于他的……”
这一下故事感也来了。
想起一位国外选手在去年目睹孩神夺冠时的感言“小孩的这次夺冠意义非凡,因为他证明了,我们这些老将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又想起很多年逾40,仍然奋斗在格斗比赛一线的老将。
我能不能也是一个,因为故事里面那个“强得不合理的偶像”而受到鼓舞或者启发的少……咳咳,中年人呢?
好的,配角又变回主角了。
那么,接下来的故事是什么?
哼哼……行,今天先写这么多,我得跟我的故事作者要根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