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澄澈Zoe
这很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接纳自己的有限的能力,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生活的不完美,接纳自己舒适与不舒适的状态。
而不是围城心态。一边享受着舒适一边焦虑自己拖延,一边正走出舒适区一边又开小差。
觉察需求并付诸实践,这是另一种活在当下。
作者:宝木笑
《山海经》是我们祖先的一处最为重要的精神遗迹,其对生死的概念,对生命独特的理解,直接奠定了生命精神在后世成为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内核的基础。有学者提出中西方文化的最主要差异是:我们的文化是“生命模式”,认为世界是“生”出来的,而西方是“技术模式”,认为世界是造物主造出来的,这直接决定了后世的东西方走向了“礼”与“力”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当然,这些学者最终的意思自然是要解释为什么我们近代积贫积弱,被动挨打云云,为西方民主派摇旗呐喊……然而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血脉里原本是“生命模式”的我们非得往“技术模式”上硬靠,结果“技术”学的一知半解,更悲惨的是还丢掉了和忘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模式”,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拾人牙慧,徒增笑耳,因此无数稍微清醒的人们都在呼吁找回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找回我们自己的“魂”。
作者:果小酒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肠,曾为歌舞场。……”当甄士隐大笑着解出那首《好了歌》的时候,我听到的只有满腹的凄凉和满心的无奈。“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谁能把世事解得如此透彻,能把世事解得如此透彻的人经历了什么,又对这世界又怎么怎样的失望啊!
甄士隐给红楼梦开了一个头,一个悲伤而无奈的开头。
作者:文创春秋
至美之物既为日常生活所造,也诞生于平素朴琢之中,更实用于平民的衣食住行。这是日本众多造物者自始至终的追求,不断探索着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正如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对“日常”的极力强调:日常是生活孕育优美意识的温床,而审美设计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显然这种生活概念和审美意识也逐步彰显在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
历史·王人美:出名,不能趁早
作者:简一的西楼
论美貌,她并不是演员里最美的;论演技,她并不是高超,相反比较真实而自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性,却敢于在回忆录里,深刻的剖析自己。她赞赏自己的优点,指责自己的缺点,还良心地给出建议,实在难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下面这句:
我衷心地希望青年朋友们,不要躺在社会主义优越性上,也不要托庇与父兄的荫佑,更不要只期待机会和运气,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保持自己事业上的青春,必须长期刻苦努力打下坚实的基本功,获得真才实学。如果身处逆境,贵在坚韧不拔;如果稍有成就,贵有自知之明。满足,那便是停顿和倒退的开始,其后果很可能是老大徒伤悲。
艺术文化·在巴黎开画廊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者:YY财经笔记
在艺术品市场,画廊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帮助艺术家将画作直接展示到买家面前。另一方面,艺术家都会重视在画廊空间的展示,会拿出最能体现其水平的作品,同时,画廊也会经过专业判断挑选精品,因此,展出作品在质量上是对买家最有保证的平台。
在法国,通常买家不会刻意绕开画廊。因此,画廊也不担心让艺术家和买家见面。听国内同业说在国内有时会发生买家见到艺术家,私下联系,低价成交,以绕开画廊佣金。在我们的经营过程中从未发生此类事情,即便是艺术家自己邀请来的藏家,也会通过画廊来购买他的作品,正因为有这种对于行业运作方式的共识,画廊才可以很好地生存,而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才能保持在稳定的基础上,从而整个行业比较健康地发展壮大。
摄影·米兰时装周街拍
作者:西瓜丸丸子
旅行在路上·甘肃张掖,丹霞奇观
作者:姬亚琳
私信官方微博@简书或在简书公众号(jianshuio)后台回复“简书小明”,获得简书小明微信号,进入丰富多彩的简书社群。
专题主编仍在招募中,对博物感兴趣的盆友们快来联系小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