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生我家老大的时候,还是和婆婆一起住在农村老家,那时也不太知道怎么带孩子,一切都听婆婆的。因为我自己年龄也不算大,生活阅历有限,婆婆又比较能干、有主见,所以对婆婆的经验我也从来没有任何怀疑。
在孩子大概两个多月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白天会一直哭闹,每次哭闹婆婆都会说孩子饿了,让我给孩子喂奶。我跟婆婆说刚刚喂过不久,婆婆会说孩子饿的快,肯定又饿了,快喂喂吧。
就这样,孩子一哭就以为是饿了,就要给孩子喂奶,孩子就边吃边哭,有时候还会拒绝吃奶。
那段时间婆婆会说孩子怎么从小就有口气,一定是遗传妈妈的吧。
我虽然听了这话不舒服,但毕竟家里只有我和婆婆,处处需要她帮忙料理,平时有些话不中听我也不太在意。(后来才明白不管大人孩子吃多了都会积食,造成口气。积食还容易造成脾胃功能差。)
再后来孩子三个月时候,孩子爸爸把我们接到了上海,他工作的地方。等到孩子7个多月时候因为我要上班,就把婆婆接来帮着带孩子。
后来因为租住的房子实在太小,孩子不满周岁时候婆婆提议自己和孩子回老家,带孩子同时还能照顾家里老人。
虽然万般不舍,但好像也是最好的办法了。就这样,孩子成了大家口中的“留守儿童”。
因为想念孩子,平时各种节假日我们都会从上海回山东老家看孩子。因为孩子离开时太小,第一次几个月后回到家,孩子竟然不认识妈妈了,那时候真是特别伤心。
后来每次回去孩子都大些了,每次看婆婆喂他吃饭胃口也都特别好。我们老家以前的碗都比较大,有次看到婆婆盛了大半碗疙瘩汤喂孩子,竟然都吃完了。那时看孩子吃饭这么香,真是打心里开心,但是孩子还是有口气的问题。(现在回想的时候,就觉得孩子吃的多并不是好事。)
这中间的几年,就是我和涛哥不断奔波于上海和老家。还有段时间孩子被奶奶带到了爷爷工作的工地,在那里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在节假日去接他出去玩的时候,他特别高兴,等到我们要回去工作和他分开的时候,孩子显得特别伤心,默默掉眼泪,但是也没哭出声来。
再后来的事就是孩子4岁时候,已经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怀着即将出生的小宝辞掉了工作,一家人终于在青岛团聚了。
这时候的大宝也挺活泼可爱,就是不和其他人说话,特别腼腆,在幼儿园的三年里几乎不和老师讲话,老师问问题也不说,也不怎么和小朋友互动。
这时候的他特别懂事,特别乖,但就是感觉特别没安全感。
接着小宝出生,大宝一下子成了大哥哥,看得出来他特别喜欢这个小妹妹,经常不是要抱抱妹妹,就是要亲亲她,看他们关系这么好,我也很是欣慰。但总觉得对大宝有亏欠感。
随着我和他们的相处,大宝哥哥也越来越依赖我。
这时候和婆婆同在一个屋檐下,矛盾也渐渐加深了。
因为小宝还小,婆婆会帮忙照顾大宝。
有次洗澡时,我听到儿子在卫生间喊:热,奶奶,水太热了。
婆婆说:热啥啊,这还热啊,根本就不热好不好
儿子:哎呀 热,水太烫了
当我在房间听到奶奶一直说不热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冲出去说奶奶一顿,孩子说热就是热嘛,都给孩子烫着了,还说不热,大人和孩子的皮肤能一样吗?
但是也害怕和婆婆闹矛盾,就忍着没说。
后来哥哥有天说不想去幼儿园了,奶奶马上上纲上线:不上学怎么行,这么小就想着不上学了,不上学有啥出息。就这样,孩子哭着去了幼儿园。
没过一段时间,哥哥又说不想去幼儿园。我问他是不是在幼儿园里不开心了,还是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我说一说,就说是不想去。后来我们也因为怕婆婆唠叨,就和涛哥一起把哥哥送去了幼儿园。
没想到到了幼儿园门口,哥哥开始哭起来,死活不进去,我也好听得不好听的都说了,还是不要进去。(后来想或许是因为家里有小妹妹,她也想和大家一起在家,因为他表达能力不好,所以具体什么心思也猜不到。)
后来就说就今天一天不去幼儿园,以后不可以这样了,就一起回家了。果然到家以后婆婆开始数落孩子,我也怕大家都数落孩子对孩子不好,就说:妈,我们刚才说过他了,你别再说他了。
当时我记得说这句话我还是小心翼翼说的,因为我也怕婆婆会不高兴。但是婆婆还是生气了,说我们不让她管孩子了,也不能管孩子了,不让管孩子就只能回老家了之类的话。
一来二往的就吵上了。
现在想想,可能也是没照顾好她的情绪,毕竟孩子是婆婆带大的,她对孩子的感情更深。当时也试着去解释说不是不让她管孩子,是因为怕都说落孩子对孩子心理不好,提醒一下。但婆婆好像听不进这些。
这件事过去一段时间后,后面又因为孩子的事情闹了矛盾。因为孩子经常吃饭吃的少,涛哥和婆婆都会要求吃完才行。
有时候孩子实在吃不下,就开始哭,这时候涛哥就会把孩子关门口,嘴里还说这么大了还哭,要哭出去哭吧(和我们小时候的剧情好像)
我因为心疼孩子,就跟涛哥说不要这样,别把孩子吓着了。
婆婆这时候就会说:一个人教育孩子另一个人别管,不然孩子还是不听话。
唉,当妈的这个心啊。
后来大宝进屋,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掉眼泪,就默默委屈的掉眼泪不出声音的那种。
有时候想一想真是觉得大宝很可怜。
再后来每次吃饭,孩子知道我会袒护他们,吃不完饭了就会眼巴巴看向我:妈妈,我吃完了。
我问:你吃饱了吗?吃饱就可以去玩了。
每次这时候婆婆就会把矛头朝向我:你看你把孩子惯成什么样了,不想吃就不吃了,孩子一点规矩都没有。时间长了,婆婆也开始一个人生闷气。
我也很难受,既不想让孩子委屈,也不想让婆婆生气。
小插曲:在我们生气的这段时间里,孩子经常会无缘无故生病,像感冒发烧是经常的事,有一次大宝还因为发烧变成肺炎住院了。
(以前孩子和婆婆一起的时候很少生病,后来和婆婆分开住的一两年里也基本没生过病,所以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家里的气氛、情绪有关系,家里爱吵架的孩子身体抵抗力相对差一点。)
后来又因为一件事情,婆婆要求回公公那里,和我们分开住了。
刚开始一段时间,我和涛哥还很不舒服,总觉得是我们把婆婆气走的。后来证明分开住其实是正确的决定。
在这里不是说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不好,但是确实分开以后我们更自由了。
地两三天不拖也没关系,躺着玩手机时间长了也没关系,晚点睡觉也没关系,孩子偶尔请一天假也没关系,我和涛哥偶尔拌嘴争吵也没关系,孩子不吃饭饿着也没关系,不想做饭点外卖也没关系,指示两个孩子干活也没关系......
这些没关系,都是以前婆婆不允许的,她会指出我们每一点做的不好的,一直说,弄得我们在家里好像干啥啥不是,做啥啥不行,所以我说我们更自由了。
话说回来,自由会让人堕落吗?
在《爱与自由》这本书里,有句话是这样的:
儿童必须通过生活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的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不受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所有的一切都是过程和体验,不管孩子还是大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选择去体验不同的感受。控制的背后其实是恐惧。
就像婆婆经常会说落哥哥不知道冷热,意思是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穿衣服。事实上是婆婆会经常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小时候说水烫,婆婆说不烫,这样的事件发生次数多了,孩子也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了,慢慢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假如孩子热了想脱衣服,这时候大人说,干嘛脱衣服,会感冒的,不能脱。孩子会说我热,大人说热也不能脱。不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只命令必须这样做。
那孩子下次干脆什么都不做,毕竟少做少错嘛。
现在我也会经常有意无意请两个孩子帮忙,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小宝不用担心,出去比我们都能说)。比如买东西、取快递之类的。
前几天放学,遇到一位两年前教过儿子的老师,现在被调换到其他班了,儿子一眼认出了她,我问:老师没注意到我们,你要和老师打招呼吗?
儿子很自然的走过去和老师打了招呼,很出乎我意料,毕竟儿子有时候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据我观察,他现在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每次放学都和同学们有说有笑打招呼,还要主动和同学一起玩,和以前相比更加能融入集体了。
现在做什么事,只要和孩子有关的,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也越来越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了,看着孩子们越来越有主见,越有想法,很是欣慰。
婆婆那边也和老公商量好了,等第二套新房子下来,就把公公婆婆接过来。虽然还是分开住,但距离和现在比近了太多,一趟需要20分钟,公公有车也还算方便。
一路走来,也不能评价婆婆的教育是对是错,毕竟成长的时代不同,认知也不同,她就用她的方法教育出了我的老公,这也是她的功劳。
当她看到我没有把孩子带偏,没有把孩子宠溺的无法无天;当她看到孩子还算比较懂事,知道尊老爱幼,懂得礼义廉耻,相信她也会理解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