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该硬就要硬(但并不一定要发怒)
很多时候,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会在很多困惑。其实根子可能是我们并不能很准确的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感受。
比如你正在打电话。孩子来抢手机,你怎么处理?哄,讲道理,生气,发怒。
我认为应该先用比较严肃的表情,坚定的告诉孩子,当大人在打电话时,不可以抢电话。语气一定要很坚定,表情一定要很严肃:不行,就是不行!!
而不是逗、哄,转移注意力等等其他手段。
该硬起来时就应该硬起来,这种硬指的是态度的强硬与不可挑战。倒并一定要发脾气。
相反,很多其他时候,尤其是伤心或者因为愤怒而哭闹起来以后。这时候孩子情绪满满不再是教育的机会了,父母又不应该强硬了,而要视情给予共情。因为孩子大哭起来之后,事情往往已经不是眼前的原因,而变成了潜意识里的恐惧与愤怒了。那时应该做的是共情与接纳。
当然孩子有时候也会以哭当武器,来要挟父母,这个也要能有效识别。识别的方法是,看他是不是真伤心,真愤怒,真受伤。检测的方法是,逗乐,搞怪一下看是否能逗他笑。说不定孩子就变哭为笑了。
二、语言表达要在孩子理解能力之内
比如孩子用脚踩妈妈的头。
妈妈说:“你不要把妈妈的头当石头好不好。这样很坏你知道吗。”
孩子会停止吗?不会,孩子会更来劲。因为孩子听到的是“石头”两个,他会更好奇,觉得更好玩,更兴奋的于你玩游戏。你的愤怒孩子一点也感受不到。他根本理解不了,这行为坏在哪。
妈妈如果说:”你踩得我好痛“,并配以痛苦和严肃的表情。孩子就能明白并容易停止踩的动作。
我有一次经验。孩子用手掐我,我痛苦的告诉孩子:“你掐得我好痛”,孩子就有所收敛,但还是来掐。因为他觉得好玩,还有一点发泄的快感。
我就说:真的好痛。并在他掐我同时,用同样的方式,也掐他,做了一次、两次。他就明白了,再也不会掐我了。这个过程,我只是很真实的表达我的真实感受,并用同样的方式把这种感受传达给他。并不需要很大声的训斥。
训斥多了的小孩,再训斥是无效的。因为,他并不明白训斥的真实内涵。也不知道当父母训斥时他应该如何反应。只有父母清晰准确的表达出父母的感受与诉求,并用孩子能理解的简单直接的语言指令。孩子才能很好的接受。而且要各种场合都一致才行。
孩子表现出一种行为,这会父母给出的是笑脸,过一会又非常生气的暴怒,孩子就会困惑而且很受伤,他不知道怎么办。
比如孩子有时侯会喜欢拿妈妈的眼境玩并摔掉,这与以前小时候孩子与妈妈经常这样玩,妈妈很开心,甚至有时候主动的给孩子这样玩眼境,有关系。因为孩子以前的经验是这样玩,妈妈会很开心的。突然有一天妈妈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大为光火,孩子就会很受伤。如果每一次孩子做这种行为时,妈妈都是很严肃的阻止,孩子很快就不会这样做了。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固定一至的好恶标准很重要。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对同一种行为都同一种态度。(鼓励还是阻止要明确表达,但不需要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