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古镇,著名的不少,老家附近就有同里、周庄、西塘、黎里……年初五出游的三个古镇离家也不远,而且三个古镇之间的距离都只有半小时的车程。
这么说吧,从锦溪到千灯约半小时,从千灯到甪直也约半小时。一路行,一路说笑,惊喜不断。
千灯与锦溪一样,也属于昆山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千灯,一片荒芜,周围布满了各种土墩,大大小小共一千多个,恰在第一千个高土墩处建立起集市,这个集市被称为千墩。
千墩曾经一度改名为茜墩,是因为当地遍生一种叫茜草的植物,这种植物可以当染料,也可以当药材,而且千跟茜同音。
但无论千墩还是茜墩,里面都有一个墩字。墩,土墩,坟墩,终究有些土气和不雅,于是,1966年4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千墩改名为“千灯”,灯是光明的使者,象征辉煌和富有,与“金千灯”相符。
千灯古镇不同于别的古镇,虽然不买门票也可以进去,但主要景点进不去岂不遗憾?所以,对于外地游客来说,60元的联票必须购买,然后一个个景点参观。对于苏州市民来说,拥有一张充值的苏州市休闲年卡,就可以刷卡进入,无需买票,是真正的惠民实事。
相比于锦溪、周庄和同里,千灯的市河宽阔多了,大部分景点只在市河的一侧,比较集中。
千灯,我曾来过两次,与先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游走的路线大不同。先前是左拐,这次是右拐。右拐的这条路,前两次都没走过,对我而言,完全是陌生的状态。
沿着窄窄的明清石板路行走,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余氏典当行。余氏典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
"余氏典当”是由余爱山的第二代传人余尚德于清顺治年间在千灯镇上营建的徽派建筑群。余宅朝东落西,双排两行,建时沿河自东(过街)向西共有7进,现存五进。第一进的东面为店铺,
余氏“立三堂”,风雨沧桑三百多年,依然如故。
由于选择的路线不同,从典当行出来继续往北行走,就是当地居民住的新区,处在延福禅寺的北门了。大门紧闭,进不去,只能绕镇区的外围兜一圈,从北往西,从西往南,在古镇的南端进入景区。
天空阴沉,寒风入骨,大伙紧缩着脖子。天冷,冻成狗,这句话用在此时,还真应景。
千灯是爱国学者、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的家乡,镇南端有顾炎武故居,包括住宅楼、读书楼、顾炎武墓和祠堂,还有私家园林顾园等等。顾炎武故居占地60亩,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为千灯明清宅第之首。
顾炎武最为人熟悉的名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1989年10月,费孝通先生在访问昆山顾炎武故居时的留言。
千灯馆设在南市街的李宅内,是以灯为主题的古灯博物馆。千灯馆内展出的古代灯具有1133盏,它集中反映了不同年代、不同质地、不同造型的灯具。这里展出隋五代灯具外,还有为节约而制成的双层、夹层灯具,世上竟然真有“省油”的灯。
千灯是昆曲的发源地,昆曲创始人之一的顾坚出生在千灯。
千灯还有著名的景点一一延福禅寺,寺内有个名列全国最大的玉石卧佛,由于时间紧迫,这次没有进去参观。
午餐就在千灯镇某饭店解决。我特意点了爊鸭品尝,全然没有想像中的“爊”味,有点失望。原本还想吃奥灶面,看看爊鸭都没烧好,估计该饭店的奥灶面也不会地道,最后放弃。
千灯,千灯,聪明的千灯人在灯具上做足了文章,桥上、树上、屋顶上,到处挂满灯具。彩灯、宫灯,美轮美奂,特别是夜晚,千灯齐亮,灯光璀璨,千灯古镇美得迷人,美得忘我⋯⋯
很想不走了,等待黄昏来临,然后欣赏千灯夜景。
可惜下午两点半,空中又飘起了雪花,而我们还得继续游古镇,下一站,也是初五的最后一站:甪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