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东
周末早上看到朋友状态,说如今读三毛的文字,除了喜欢,更多是有很大的共鸣,所以忍不住看第二遍,第三遍。
我突然想起高中时学过朱自清一篇散文《背影》,当时只感觉字里行间渲染着父爱,无声感动。如今读来,远在他乡的我更有一层层渗入心底的思乡。
小时候,我极其挑食,一向在家说一不二的父亲在这点上对我却是言听计从。母亲对我更是百般依顺,既然挑食,母亲就想尽办法做各种花样的饭食,去商店给我买各种零食。
被溺爱的孩子,总以为一切是理所当然,那时候无论母亲做什么好吃的,买什么好玩的,我故意表现爱理不理,什么都不顺我心意。秋收时候,也是庄稼最忙的时候,全家人白天黑夜忙地里庄稼,他们自己经常顾不上吃饭,却还得为我绞尽脑汁。
那个时候,机械化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收庄稼全是父亲母亲一把力气,一把汗水,从早忙到晚。我家种植最多的是玉米和谷子,收割谷子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在地里跑着逮蟋蟀,拿着拽掉的谷穗扔来扔去,晚上便在谷场里堆起的高高的谷堆上爬上爬下。也就在这时,新下来的谷子出粒后,自家碾磨成的小米,被母亲煮成香气四飘的小米粥,从来挑食的我一下能喝两大碗。
初三以后,为了冲刺重点高中,我选择了住校。学校里饭堂偶尔也会煮小米粥,可是每当看着锅里颜色泛白的小米粥,一点食欲都没有,喝一口,和开水没什么区别。干脆还是选择了回家吃饭,虽然离家有点距离,可还是怀念母亲熬的透着香气,喝一口浑身每个细胞都充满着满足的小米粥。
年龄增大,视野也越来越广阔,我从以前呆在农村,远望只能看到一座大山的老家,走到大学所在的城市。高楼耸立,车水马龙。大学以后,丰富的学校生活和刚刚结束完高考的压抑,我有种天高任鸟飞的愉悦感。看似每天忙的不可开交,自诩充实满足的生活,终究很快迎来了那种失落感,大家都有的那种空虚。
母亲倒是时常打电话给我,问我一般在学校吃的可还好,衣服够不够之类琐事,大多时候,我都是敷衍了事。总觉得自己这么大一个大学生,难道还不知道吃好,穿暖。母亲可能也听出来我的不耐烦,往往都是尽量试探着小心问我,我总觉得我的生活很忙,腾不出时间主动给他们打个电话。
大一那个寒假,踏入乡土气息的家乡时,总觉得一切还是老样子,又好像一切都有所不同。只到我回到自己家里,才真正体会到,这是久离家乡再回来后的一种踏实感。无论我到家多晚,母亲总是很快就为我熬好一锅热气腾腾,冒着香气的小米粥。这时候才猛然想起,自己好久都没有喝到母亲做的小米粥了,以前我是多么喜欢喝母亲做的小米粥。端起碗,深吸一口气,喝一口咽下去,浑身每个细胞都散发着满足,是的,这种感觉回来了。
毕业工作后,选择上海。来到更加发达,富丽堂皇的经济大都市后,我的视野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的节奏变快,与大学时候完全不同,更别提和老家相比。
坚持一下我发现,融入这个大都市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艰难,从刚到上海时候的彷徨迷茫,工作经常陷入焦急到现在我完全适应大上海的节奏,甚至很多时候,又感觉自己和家乡的环境格格不入。
岁月是把刀,成长是张弓。都说岁月如刀,光阴似箭,一步一步走在自己梦想的路上,也一步一步离家乡越来越远。
周末到超市闲逛,猛然间看到超市里卖小米的地方,便走近看了看。瞬间我就想起母亲熬的小米粥以及喝下去那种香气弥漫的满足感,才想起,好久好久没有和家里打过电话了。
想家,往往就在那么一个瞬间。以前总盼望着赶快长大,体验不同的经历,努力走的远一些。此刻,却总是幻想着自己还能像小孩子一样,想家了就给母亲说,想吃什么就让母亲给我做。一直喜欢小米粥,此时我才发现,除了口味上的喜欢,更多的是无论走多远,心里一直对家乡的牵挂。
我们长大了,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喜欢的味道。如今晚上走在霓虹闪烁的大街,白天穿梭在匆匆的人流,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脑海里会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给你唱的歌,一棵家乡的树,一句母亲的唠叨,又或者,像我,想起家里那一碗冒着香气的小米粥。
冬风吹散了秋的依依不舍,发黄的树叶一片片在空中划着圆圈落下,又是一年冬天来到,不变的四季轮转,改变的是我们离开家乡后的模样。也许某个午后,也许在看手机的瞬间,也许就在看到一片雪花落下,你,是不是也想家了。
一碗小米粥,浓浓温暖着,每一个为梦想打拼的人,诉说着,每一刻思乡的情结。或许,这才是游子们一直在外坚持的理由,有那一份温暖的牵挂,家就在心头。
想家时,家一直都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