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以问题著称的思想家
苏 · 西方哲学核心人物 · 格 · 历史节点 · 拉 · 问题多多 · 底
众所周知(好吧并不是),哲学家只有两种,现在的哲学家,和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只配被(并不)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人们。苏格拉底与其之前的思想家有何不同呢?还记得上一期讨论的哲学思想分类吗,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们主要关心那些与事物世界实在的本质相关的问题,也就是形而上学的内容。
而苏格拉底就不同了,他把自己超高的智力投入到了一些和跟世界生活人类相关的话题上,如 “何谓正义?” “何谓道德?” “何谓知识?”。这些问题可比 “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了(我知道,我知道,这些问题看起来也很远,但比较一下总是近了一些的)。苏格拉底认为只有好好思考这些问题,人才能过上好的生活,就像上篇文章引用的他的话一样 “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被作为一个哲学历史的道标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带来的思想方向的转变,而也更是因为他所首创的一种至今人们仍然在使用的用来回答问题思想方法——苏格拉底辩驳法。
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他是一个有趣的人,当然,是在现在大家的眼中看来,可在他所生活的年代的希腊,呵,崇拜敬仰的他的人对他有多喜爱多推崇,憎恨他的人对他就有多少的加害与诋毁,而憎恨他的人必然远远多于敬仰者,或许这就是智者的悲剧。苏格拉底的智力之优越广为人知,哪怕是德尔斐神庙的神谕者被苏格拉底的朋友问及谁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人时,女祭司回答道:“在当今所有活着的人当中,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 当然苏格拉底本人并不认为这句断言令人信服,他想到只要找到比他更聪明的人就可以证明神谕者是错误的,于是他就走上了寻找比他更具有智慧的人的道路。
十分有趣的是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位智者,还是一位勇者。雅典男性都要在军队中服役,苏格拉底也不例外,他因在多场战争中表现异常优异与英勇而著称,被公开表彰过。但最让苏格拉底闻名的自然是在他寻找更有智慧的人时与雅典诸多名人的公开谈话,他希望判断他们中是否有人拥有真正的智慧,这也就是他以 “问题” 著称的来源,而在与被人交谈中自然而然的他使用了苏格拉底辩驳法。
通过不断地与所谓的智慧的人们交谈,最后苏格拉底得到了一些结论,他发现很多具有极高声望的人在他人眼中和自己眼是非常聪明的,而事实却是这个人并不聪明。 而当苏格拉底尝试将这个事实告知别人时,告知他他只是自认为自己聪明,结果却引起了他人的忿恨,而追捧他的人也同样不满(好吧是个人都会被拆场子的人给气到吧,毕竟没有人喜欢在公众面前丢面子,承认错误,呵呵,很多人甚至在私下里也不会承认自己错了)。于是苏格拉底认为他一定比这个自吹自擂的人要聪明,因为苏格拉底认为两人都并无任何值得吹捧的知识,而只有苏格拉底明确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对自己的无知相当清楚。所以在这一点上苏格拉底似乎更加具有智慧,他不认为自己知道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唯一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辩驳法
直接讲一个论证的逻辑方法多少有点无聊(好吧,是很无聊),让我们用一段苏格拉底和一个年轻的神学家游叙弗伦的对话去讲解吧(其实就是小故事啦)。
在下面呢为了方便我们就把苏格拉底叫做苏哥,游叙弗伦叫做小游就是了。
故事是这样的——
(这则对话内容被记录在柏拉图的对话《游叙弗伦》(Euthyphro)中)
这一天苏哥想要确认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事物成为虔诚的,他认为一位神学家必然会对此有所了解,于是他就找上了我们的小游。而这时我们的小游作为一个虔诚正义的人,正准备大义灭亲。他打算以谋杀罪起诉自己的父亲。
具体情况是他的父亲因为家里的一位雇工发酒疯杀死了一名家奴,而把雇工手脚捆绑丢入一个沟中。虽然他的父亲派了一名信使到雅典去询问宗教权威该如何处置这名罪犯,但是他却没有再在去管这个工人,而工人也就真的在信使回来之前死掉了。于是小游认为他的父亲犯了谋杀这名雇工的罪行。(有一说一这份正义和坚持也确实令人敬佩)
而我们的苏哥正好在去法院门口的台阶上遇到了小游便向他提出了问题:
苏哥:小游你是怎样定义虔诚与不虔诚的呢
小游: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虔诚,因为我的父亲犯了罪恶,所以就要起诉他,这就是虔诚,而不去起诉就是不虔诚。
当然苏哥想要听到的并不是这个,他不希望小游给出这样的举例,他希望的是一个标准,可以界定虔诚与不虔诚的标准。又经过了一系列的解释和追问,小游终于给出了苏哥想要的答案:
苏哥:你可以告诉我使得所有虔诚的事情虔诚,不虔诚的事情不虔诚的理想形式吗。而我可以将这个理想形式作为一个标准去判断任何一件其他人所作的任何事情是否是虔诚的。
小游:呃.......当然可以,能让神灵高兴的就是虔诚的,使他们不高兴的就是不虔诚的。
这时我们的苏哥终于得到了他想听到的答案,一个准确的标准,而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去验证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这时就是苏格拉底经典的一连串问题的论证了:
苏哥:你说让神灵高兴的事情就是虔诚的,而让神灵厌恶的事情就是不虔诚的。而虔诚和不虔诚是不相同的,虔诚是不虔诚的反面,对吗?
小游:是的。
苏哥:你还说过,一些神灵认为一个东西是正确的,而另一些神灵认为另一些东西是正确的,他们关于各种观念,如什么事情是正义的,或者卑鄙的的看法也是不同的。而如果神灵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他们就会意见不和,不然他们呢就不会争吵,是不是?
小游:很对。
苏哥:那每一个神灵都会喜欢自己认为高尚的,正义的,好的事情,而讨厌与之相反的事情不是吗?
小游:当然。
苏哥:那么就会有些事情会被一部分神灵所喜爱却被另一些神灵所厌恶,而这样一件同样的事情就会使得神灵们高兴又不高兴
小游:呃..........确实。
苏哥:如此来说,根据这个论证,一件事情就会既是虔诚的又是不虔诚的。
小游:有这样的可能。
苏哥:那么小游,你给出的答案并没有能回答我的问题,这样会使得一个事物又使神灵高兴又让他们厌恶。小游你惩罚你的父亲的行为会让宙斯高兴,但却令克洛诺斯和乌拉诺斯讨厌,会被赫菲斯托斯欢迎,却被赫拉憎恶。
小游说虔诚就是那些使神灵们高兴的,而苏哥则通过考察这个提议蕴含了什么来测试它。他指出如果让神灵高兴是虔诚的条件的话,就会存在某些事情同时即使虔敬又是不虔敬的,而虔敬与不虔敬是完全相反的。所有这样的事物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东西额能同时既具有一个属性又缺乏一个属性(就比如说一幅又漂亮又难看的画)。
——这就是苏格拉底辩驳法分析一个具体实例的例子
下面则列出了利用辩驳法概念性的步骤:
1. 确定或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确定 “是什么使某物成为X?” “凭什么认定某物是X?” 这样的问题。在上文中的对话里,苏格拉底先向游叙弗伦确定了他认为的 “什么使事物成为虔诚的”。
2. 提出一个假说
当有了问题的并作出了解答,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中的概念成立条件,寻找确定所有这个概念X所适用的事物都具有的条件。游叙弗伦答案给出的答案便是 “一件事情是虔诚的的条件是可以使神开心”。
3. 推导出一个待测试的蕴含结论
这时我们又需要问 “如果这个假说是真的会怎么样呢?”,“这个假说蕴含了什么必然的结论?”。而一个被蕴含的待测试的结论有这样的形式:如果假说H为真,那么概念X就可以使用于我们所设想的这种情况。在文中便是如果游叙弗伦给出的答案正确,那么虔诚的事物就可以既是虔诚的也是不虔诚的。
4. 进行测试
此时我们将判断X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设想的那种情况。而一个虔诚的事物不可能同时是不虔诚的。
5. 接受或拒绝该假说
如果概念X适用于我们设想的那种情况我们就有理由认定假说H为真,否则就有理由认定它为假。虔诚的事物是不可能适用于既虔诚又不虔诚的情况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定游叙弗伦所说的 “一件事情是虔诚的的条件是可以使神开心” 的条件所给出的假说为假。
而在科学的论证实验方法中的步骤也与哲学方法并不不同,不过是在进行测试的步骤中将验证的工作交给了观察和实验,由此可以窥见苏格拉底提出的这种辩驳法的伟大之处,其成为了哲学思想和科学发展的奠基石。(他真的很伟大)
智者的末路
诚然,苏格拉底的智慧是众人皆知的,但是他却常常在公共场合用他尖锐却又无法反驳的话语将人们刺痛,而没有一个人会乐意在所有人面前出丑。苏格拉底最终还是逃不过被告上法庭,上诉者们声称苏格拉底犯了崇拜假神和败坏青年之罪,应当被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在雅典的五百人议事会面前接受了审判,苏格拉底申辩道他所作的不过是寻求真理而已,但是议事员却并未被他说服。最终苏格拉底以280人赞成220反对的投票结果判定有罪。当他们按照惯例询问苏格拉底觉得他将受什么样的刑罚合适时,苏格拉底挑衅的回应道他应得的待遇是让城邦用公共经费将他供养在普瑞特尼大殿(即供养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奖者与战争英雄的大殿),以此来表彰他为雅典人民做出的贡献(这样的憧憬与现在的科学家的现状是多么的相似)。议事员们被他的傲慢的语气所激怒,进行了另一轮投票,以360票对140票的结果判处他以死刑。
死刑通常会在审判次日行刑,但苏格拉底的处决却因为对神灵的庆祝活动推迟了三十天,这三十天中苏格拉底与他的弟子们进行了很多卓越的哲学讨论。苏格拉底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次指控是一次对苏格拉底的陷害,是莫须有的罪名,所以他们准备帮助苏格拉底越狱。他们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条船,并且说服了守卫帮他打开牢门,但是苏格拉底却拒绝离开。苏格拉底说因为他毕生都受益于雅典的公民权利,他也有义务服从雅典公民所作出的决定(这种觉悟和思想不禁令人敬佩,这就是对民主,公民权利,家国的正确认知)。当神灵庆祝结束之时,苏格拉底饮毒芹汁而死。
本系列笔记来源书籍——
“Doing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hought experiments”
《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
“这本书带领读者探讨了88个哲学史上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不同于大部分哲学读物或教材以哲学史为主线,其以围绕着主要的哲学问题的思想实验构造全书。”
作者:Theodore Schick. Jr. (小西奥多 · 希克)译者:柴伟佳,龚皓
最后请随手点个赞,评论区分享你的思考,将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