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研究
2020年度立项课题
《精准推进“三个课堂”,全面提升“在线教育”——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研究》
实施方案
十、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1.教育城域网全面建成
2019年9月,在乐平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下,根据乐平市学校多,网点散、基础差的现状,要快速、高效地推进全市教育城域网建设,乐平市教体局将教育城域网建设分成了2个区域,以采购服务的形式,向2家网络供应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租赁网络链路,解决教育城域网网络链路问题,五年共投资2226.355万元。2019年12月,乐平市359所中小学校全部链接到教育省域网主干网络,2020年6月,全市中小学完成学校校园网改造工作,将班级接入教育城域网“最后一公里”打通。
2.班班通教学终端全面改善
为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的优势,解决原有班班通设备老旧问题,让教育资源快速运送到教师端、学生端,2019年乐平市教体局采购了65寸一体机1280套(一体机、高拍仪、音响),75寸一体机200套(一体机、高拍仪、音响),针对目前各校功能馆室、会议室无投影问题,为避免学校配备的设备闲置,便于学校灵活运用,采购了85寸移动式一体机120套(一体机、支架),共计2622.18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应用效果。为了便于管理,在一体机上统一安装了班班通集中控制软件,各校管理员在班班通集中控制管理平台上对班班通教学设备一键关机、软件安装、冰点还原、弹窗拦截、音视频直播……智慧校园管理so easy。
3.专递课堂建设全面启动
为帮助农村边远学校解决师资缺乏、师资水平不高、优质资源缺乏等问题,2019年12月,乐平市教体局启动“专递课堂”建设项目,9间专递+精品录播教室,58间专递+常态化录播教室(主讲教室),273间专递课堂听讲教室,128间常态化录播教室,共计2448.93万元,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一校带多校的模式,让城乡学校结对,使不同区域的孩子同上一节课,接受同样精彩的课堂教学,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4.指挥中心调度实现可视化
教育城域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班班通集中管理控制平台、专递课堂在线课堂系统平台、校园安防管理平台均接入教体局指挥中心平台。让分布在不同地点的音视频信息汇聚在拼接大屏幕上,快速、高效的协同指挥。
(二)信息化应用步入常态化
1.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名认证全面铺开
我市师生在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名认证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教师达100%,学生达97.8%。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积极使用赣教云教学通2.0开展教学,乐平市教体局出台方案对全市老师开展教学通2.0应用考核,要求全市教师人人过关,暑假期间进行了第一批人员(含各校电教主任及分管副校长在内800余人)过关考核,后期将分批完成考核。积极开展网络备课,资源共享,每年对学校网络备课情况进行打分,列入学校年度督导评估。
2.智慧作业推广已初见成效
智慧作业虽然还没有全面铺开,但已经在教师中悄然进行。上半年以来有不少老师在积极参与尝试中。江西省电教馆开展的智慧作业微课征集活动,我市不少老师积极参与,报送的智慧作业微课得到省级录用。乐平中学凤雨琴老师、乐平九小蒋铭国老师都被江西省电教馆聘为“江西省第一批智慧作业微课评审专家”。其中蒋铭国老师的智慧作业微课获江西省教育厅二等奖。不少学校申领智能笔,蒋铭国老师的用智慧笔采集学生作业数据已成常态,多达20多次。
3.录播教室已全面投入使用
录播教室和专递课堂设备安装调试已经完成,供应商对学校老师也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培训。各校设备已投入使用,2020年下半年分配给我市的71节小学一年级数学线上课程录制也已全部完成。专递课堂也已运行了起来,其中接渡、南港、后港、礼林、镇桥率先启用了“专递课堂”教室,让中心学校的优质课堂“速递”给其它完小学校。
为保证设备高效使用运转,乐平市教体局将相继出台《乐平市中小学电教评估细则》、《乐平市中小学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乐平市教育城域网运维保障机制》、《乐平市教育城域网运维考核评价机制》、《乐平市专递课堂教学应用激励机制》等相关机制及考核细则。
(三)“三个课堂”统筹有保障
在保障措施方面,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提供组织保障;在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基础上,统筹“三个课堂”建设、运维、应用和培训经费的合理比例,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做好经费保障;落实探索建立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数据分级保障机制、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逐级落实“三个课堂”网络安全责任,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