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悲哀的事情,但最悲哀的莫过于孩子惧怕他的父亲母亲或者老师。他对他们只有害怕,而没有爱和信任。——科尔恰克医生
在《游戏力》第十三章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一开篇就引用科尔恰克医生的这段话,让我的心情有点沉重。在传统的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们必须敬重的人,这里的敬重中还多了一丝的惧怕?但在阅读完全章节内容后,我沉重的心情豁然开朗,重新找到建立规则的新视角,通过游戏方式来制定和遵守规则,让亲子关系联接的更加紧密。
先一起来看看科恩提出的建立规则的新视角包含哪些?
1.冷却自己
2.联接
3."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
4.游戏
5.逐渐引导良好的判断力
6.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7.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
8.了解孩子
9.给出明确的界限
游戏力的基础之一是对孩子的尊重。在孩子和我们都心情愉快时,尊重会是相当容易的,所有的规则制定和执行都有相对配合和愉悦的一面。但如果孩子愁眉苦脸,或者做出的事情让我们愁眉苦脸,那么一切(尤其是规则执行)就会变得困难。所以,亲密联接快乐游戏和情感上的理解,对于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而且远比惩罚教训以及放纵要有效的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科恩是如何用金句来解释阐述这些规则的新视角的。
1.做为父母,与其他父母交流,是自我冷却的一个好方法(这也可能是我们坚持每周一次读书会的深层次需求)。其他父母理解我们的希望梦想恐惧和焦虑,与他们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卸下沮丧和愤怒的情绪负担,使教育孩子变得更加容易。
2.多数"行为问题"的根源,实际上都只是联接的断裂。联接感良好的孩子更愿意与他人合作,更能为他人着想。惩罚只会加剧亲子之间的断裂。
3."沙发会议"与正面管教中的家庭会议类似。既有助于建立联接,使孩子获得力量感,又是在用行动示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更有效的建立规则。
4.教导孩子时,风趣轻松的语调会比严厉的语气要有效,特别是对于男孩。用游戏来缓和紧张的气氛,让我们卸下一些情绪放在一旁,而不是把他们倾倒在孩子身上以至于完成伤害。
5.绝大部分惩罚的目的都是让孩子服从。而良好的自我判断力则来自孩子的交谈,从而激发他分析处理不同的问题,思考相关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
6.从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将他们的行动翻译为‘我需要——————’或者‘我觉得——————’。关注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回应表面的行为,那么我们的困扰就会少很多。
7.惩罚,针对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宣判,而界限做为养育工作,针对的是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制定的可行方案。
8界限一定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如果你的界限和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就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反应而放弃。坚持界限,然后倾听。
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服从的能力,而是培养孩子自己具有良好的判断力。服从无法帮助孩子自己处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父母常犯的一种错误是利用奖惩机制来控制孩子无法自控的行为,这样跳过了孩子思考的过程,可能短期有效,但在长期效果上收效甚微。那么我们回家后该如何帮助孩子制定规则?
1.在感觉好的时候讨论规则,尽量事先预防。若是规则未能涉及的不良行为,可以考虑暂时允许,等事后感觉好时再做规则的补充。
2.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执行规则,而非根据大人的一时喜好来决定是否执行规则。
3.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孩子,引导孩子自我判断力的建立并相信孩子。
惩罚和放任,都将把孩子推进孤独与无力的困境,而游戏及相应的规则手段将帮孩子摆脱困境。每个人都需要一只蓄满的杯子,杯子中装的是亲密的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