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231/365天
今日阅读《孩子的教育》
[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刘薇娜 译
第11章:青春期与性教育
一、青春期孩子的典型表现。
个体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个体都要经历的发展阶段,任何发展阶段或任何情况都无法改变个体,但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各种情况看作对个体的测试,这些测试会暴露个体在过去形成的性格特征。
1.青春期是了解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最佳时机,因为与童年相比,青春期是更接近社会生活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他如何对待生活,是否可以正常交朋友,是否拥有社交兴趣。
2.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想离开自己的家,远走高飞。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家庭环境不满意,第一次渴望着有机会挣脱家庭的束缚。有些青少年虽然在家生活,但他们会利用每一次机会在外过夜。想要离家的景象在这类孩子身上也有体现,但程度较轻,这说明孩子在家里没有自由,总是受到父母的管教和监视。
3.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他们很容易感觉自己不如以前受到大家喜欢。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不过新环境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他们的性格。
4.预防青春期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建立友谊,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就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和同伴。不管是家人还是老师,都应该像朋友一样与他们相处,彼此信任。获得孩子信任的父母和老师,在青春期不会受到他们的排斥,能够继续对他们进行引导。
二、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重要作用。
孩子们在青春期变得更强壮了,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还有一点就是,在青春期所有孩子都感觉自己面临着考验他们认为自己必须证明自己不再是孩子了,这种感觉非常危险,每一次人们感觉自己必须证明什么的时候,就是陷得最深的时候,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同样的状态。
自我证明是青春期里最常见的症状,消除这个症状的办法是向青少年解释,他们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他们不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不需要哪些证据。
父母要正确帮助孩子做好面对生活中各种情况的准备,帮助他们形成面对青春期问题的判断力和自力能力。
三、恰当的性教育。
1.我们应该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告诉他/她:他是一个男孩或是她是一个女孩。同时还要告诉他们,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性别,男孩将来会长成男人,女孩将来会长成女人。
同时我们应当避免贬低女性,抬高男性的内容,要向孩子传递男女平等的思想。
性教育不只是向孩子解释性关系的生理方面的内容,它还涉及帮助孩子做好适当的准备,端正他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2.性教育与社会适应性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无法适应社会,那他就不会认真对待性问题,会自我放纵的看待所有事情。
3.性教育的生理内容没有必要让孩子过早接触,可以等他们对性问题比较好奇,想要知道某些内容的时候,再进行相关的解释。
4.对于孩子过早出现性本能的表现,不用过于担心。人的性发展早在刚开出生的几周内就开始了。我们可以肯定婴儿也能体验到性器官带来的快感,他们有时还会人为的刺激自己的性器官。看到孩子有这类行为迹象时不要害怕,只要默默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即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打断他们的行为。如果孩子发现我们在他们刺激性器官这件事情上的关注和担忧,那他们为了获得关注,就会刻意继续进行这些行为。
5.我们不要过多亲吻、拥抱孩子,避免青春对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刺激,同时也要避免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性刺激。
6.我们一定不要在性问题上欺骗孩子,这样做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在向孩子解释性问题方面的内容时,含糊其辞的方式不可取。我们要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简单的方式回答孩子的性问题。
总之:性教育问题同其他教育阶段一样,家庭内的合作精神和成员间的友好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让孩子做好充分准备,勇于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危险,以健康的方式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我们就要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传授他们性别角色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
第12章:勇气与自信心
一、孩子因何失去自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或老师要尽量避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要因为他们的努力没有立刻获得成功就对他们失去希望,不要因为他们一时的垂头丧气、怠惰因循就认为他们注定会失败。我们也不能听信“有的孩子有天赋有的孩子没有”这样的说法。
二、如何重拾自信。
个体心理学认为,想要刺激孩子心理机能的发展,我们就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勇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告诉他们不要把困难看作不可逾越的障碍,困难存在的意义就是被战胜和解决。努力不一定会换来成功,但成功一旦到来之前的失败就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