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产房传喜讯

本章的标题估计体制内的比较喜欢,因为按照民间说法,下一句是

——“生(升)了”。


那么,体制内的“祝福语”,咋就跑到历史文这边来耍怪卖萌了呢?


理由很充分——

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的历史,要不怎么叫人文学科呢,试问除了斧头帮帮主盘古和蛇精病女娲那两个另类(详见拙作第1章),哪个历史人物不都是娘生爹养的,哪个不是“产房”出生的。至于那个石猴至尊宝,那是佛祖和天庭的人,和咱们说的东土历史不沾边儿。


还有重要的一点各位看官别忘了,那就是咱们这部作品的定位,一半,也就是女人的那些事儿,无论从生理学、社会学、甚至哲学角度来看,生儿育女培养下一代,都是女性的重要或者说首要任务之一。这并不是贬低女性,也不用振臂高呼所谓的女权,生孩子,并不是女人的负担,相反正是体现她们价值和历史作用的重要一环,道生阴阳两极,存在的必然有其合理性。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女性其实一直都与“母性”这个词紧密关联,包括咱们前文提到过的女娲,为什么安排她去捏泥人儿,就是故意把散发着母性光辉的皇冠戴在一个传说中的女神头上。试想一下,那么多的神话大咖,你让盘古、夸父满脸胡茬儿的去捏泥人。

那画面……,太酸爽了吧!


那么,“产房”这么三俗这么LOW的一个话题,能整出什么猛料呢?你们玩历史的研究改朝换代,琢磨忠臣良相,或者批判奸佞国贼,难道连大肚子都不放过吗?


先别偏激,正像老衲在开篇所说的,玩历史当然先得有兴趣,更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然后再来点儿穿透性。


尽信书不如无书,鸡蛋里是一定有骨头的!


任何日常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放在特定环境里或者说特殊历史阶段,可能都是爆料,甚至可能是头条。

比如说,“要赚一个亿”......

老衲说出来估计马上送精神病院

某些人说出来可能就是“小目标”。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历史也是这么有趣!


如果只是正常的添丁进口,培育祖国下一代花骨朵,老衲不但没什么说的,还要祝福母子平安、茁壮成长,兴许还随个份子喝个满月酒。但是,如果产房里面声嘶力竭地闹腾,产房外面的人也不甘寂寞,一个劲儿地作妖搞怪,那就别怪老衲笔下不留情了。


产房作妖1.0版——


这个版本简直可以用“不绝于史”来形容,不管是馆藏正籍还是民间抄本野史,那几个套路几乎都用烂了还在不停地“翻拍”。


通用路子一般是这样的——


每当记载某某帝王、将相或者风云人物在产房准备呱呱坠地的场景出现时,各种版本的史料上都会不约而同地插播实时“天气预报”,

什么“狂风呀”、“暴雨呀”、“彩霞呀”、“红光呀”……,

反正风和日丽是不允许的,天有异象那是必须的,不发布“橙色预警”已经算手下留情了。


其实这类作妖事件发生在旺族豪门或者说帝王之家,倒也不稀奇,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某某顶级富豪听说儿媳妇(也可能是孙媳妇)即将进产房的消息,直接放出话来明码标价:“生儿子X千万,生女儿X千万”,而且绝对现金支付概不赊账。七位数的真金白银都眼睛不眨一下,买通些许媒体或平台造个势、炒个作那还不手到拈来,况且很多穷酸文人价码也不高,你给他一件太空服,他就敢说孩子出生时宇宙飞船从产房上空经过,NASA发来贺电。


这还是民间的豪门,要是到了封建帝王之家,那就更不得了了,还用发稿费给红包吗?那些个文渊阁、国史馆的什么博士、硕士之流的,不都是给咱家“打工”的吗,给捎个信儿,寡人的X后(X妃)要生了,让他们看着办,如果有需要可以请气象台(那时叫钦天监)配合……


就这样,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一幕幕情景剧在不断地翻拍重播,一部分还言之凿凿载于正史,在乐此不疲滴“经典永流传”。


经典到什么程度?

经典到自诩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还一直在“传唱”,而且有大众化的趋势,从天使降临到了人间。


比如某棚户区里有一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隔壁大婶马上会踮着小脚来猛夸孩子一顿,然后冲着孩儿他妈说,我早就说过你家小X是XX星下凡,你生他的那天万里无云的突然就天雷滚滚……


现代的文明人,似曾相识吗?或者说对号入座了吗?


产房作妖2.0升级版——


人家有权、有钱,甚至富有天下,传宗接代又是大喜事,就想任性就想炒作一把,碍你的事了吗?让你这妖僧在这叽叽歪歪的!

说得也对,毕竟他们的世界咱们屌丝是不懂的。


但是有一点别忘了,

肉分五花三层,怎么红烧都是腰条,

人有三六九等,差距再大也是凡人。


皇家可以选妃,屁民也娶媳妇;

大户讲究女德,贫农也要守妇道不是吗。

这才是人间……


如果说正常生孩子一高兴炒过火了,老衲还在那不依不饶的好像有点过分。

那么,要是不正常呢?

直白一点说如果涉及到了男女纲常,影响和谐社会了呢?


既然都扯到这么严重的话题上,当然要严谨,必须用“正版”史料说话了!


兰博万,《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辣眼睛吗?

我靠!!!

标准的婚内出轨,还被男人当场捉奸(太公往视),居然还是野战(大泽之陂),颇有岛国风范呐!!!

至于是不是“蛟龙”趴在刘氏身上(于其上),你我信不信都不重要了,刘太公信就行了。大汉高祖还真是异于常人哈,就连他爹头上都是草木茂盛,发型引领历史潮流啊。


兰博吐,《列女传.契母简狄》


【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当尧之时,与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


出轨也好,野合也罢,再怎么人家高祖他娘也找了一条“蛟龙”,这可倒好,洗浴中心(浴于玄丘之水)点了一只鸟!口味也够重(得而含之),还真是娱乐没底线哈!!!

至于“玄鸟”是个什么高级东东,貌似也没进化到哪里去,反正繁殖还靠“鸟蛋”(玄鸟衔卵,过而坠之),连胎生都没混上。


大家一定很好奇,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风月女子多了去了,什么飞燕呀、金莲呀,哪个不是名声在外,这个叫简狄的怎么引起你的兴趣的?


看来还得引用一下经典。

《诗经.商颂》: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猜对了,问题出在简狄和玄鸟“嘿咻”之后生下的儿子契身上(误而吞之,遂生契焉),这个契,正是后来商汤部落的祖先……


那些大人物攀龙附凤,追求劲爆基因我可以理解,但是认一只鸟做祖宗还真是头一回见,难道真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这么看商朝还真有点意思,很奇葩!


这也难怪当年商纣王给女娲写了一首诗后,为什么娘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了,

女娲娘娘一定在想:

你这鸟人,还有脸给我写诗……


中国有句古话:“家丑不外扬”。按照常理,自己老婆跑到外面“野战”,自己家还没出阁的闺女洗个澡就怀孕,恐怕藏着掖着还来不及呢,生怕那些长舌妇出去乱说,实在兜不住了,顶多也就流传在天桥说书之类的小圈子里。这咋还登堂入室了呢,都是《史记》、《诗经》级别的,难道为了在国家级刊物上发个论文,连尊严和FACE都不要了吗?或者为了展现自己那叱咤风云的儿子或外孙的“优秀基因”,把自己给默默奉献出去了。


我们一直说母爱多么伟大,读过老衲这篇文章后,是不是觉得大老爷们有时也挺“无私”的,为了下一代的劲爆基因,什么龙呀、鸟呀之类的,都不能放过。


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号称“正规”的历史记载,都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毕竟历史不是科幻,也无法回到未来,是典型的后知后觉,就连《史记》这种级别的也无法幸免,成书的时候我们的刘高祖已经在太庙里当神一样供起很久了。刘邦这样一个大人物,如果太史公整天强调他亭长(正科级)的低微出身,就不怕影响出版发行吗,毕竟出版审批权在人家老刘家手里。所以,从“遗传工程学”角度寻找突破口,心情可以理解,至于手法嘛!有待商榷,好像也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先河。


难怪《史记》被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些操作,挺绝,也挺骚。



兰博斯瑞,《顺天府志》:

【道光十五年,乙未十月,神鸦群聚,三日不散】


这是什么东东?

前两个“梗”用的挺高大上的嘛,登堂入室,又绝又骚的,怎么突然就“亲民”了呢,《地方志》这玩意儿我们老家县里也有。


原因有二:

首先,这个“梗”应景儿,不跑题。

小学毕业都知道的作文三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对号入座一下吧——

时间:道光十五年,乙未十月

地点:不用多说,看书名,《顺天府志》

至于人物嘛......就像我说过的,绝对不跑题,此时,此地,产房里有个女婴顺利降生,她就是那位不止顶了半边天,简直是大清帝国一手遮天的风云人物:叶赫那拉·杏贞,

更习惯的称呼——慈禧太后。


按理说这样一个流量女王级别的存在,老衲怎么会轻易放过呢?

说得对,大书特书那是一定的,只不过那是后话,在这里只是提前预个热,何况本章的主题也在那摆着呢,挺LOW的, 只研究老佛爷是怎么“来的”(产房喜讯),至于后来怎么“作”的,怎么“没”的,先埋个伏笔留点悬念吧。


第二个原因是,我上文提到过史书都是后知后觉,其实也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写书的时候那些历史人物已经功成名就,是非成败一般早有定论,况且绝大部分已去西方极乐世界,只能用过去时态的语法了,而且还得考虑“死者为大”,下笔时更加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封杀”。


但是也有例外,就像本节引用的“地方志”类型的史料,这类书籍一般只记载发生的现象和事件,基本不做评论和分析,很少带有主观性色彩,记载的内容纪实性极强,一般说来可信度较高。


比如记载某日某地天上黑压压飞过一大片老鸹(神鸦群聚),谁会管你哪家这天生孩子,又有谁去想这个孩子将来是老佛爷还是灭绝师太……,所以我觉得这类资料相对靠谱一些,这也是“手欠儿”引用至此的原因。


不过也挺为古人担忧的,大清帝国搞文字狱那是出了名的,万一哪天有比老衲还欠儿的内阁军机奏上一本,老佛爷会怎么想,反了,居然敢说老娘出生时天上闹乌鸦,菜市口好几天没砍人了......


如果接着引经据典、搜肚刮肠地深挖下去,各类史料中边生孩子边作妖的素材还真是不胜枚举,但是写文章这个“度”很重要,最佳境界就是“刚刚好”,既然套路和手法都大同小异,就那么点幺蛾子,那就点到为止吧,也别让各位看官太疲劳了。


突然想起来一个朋友的媳妇这几天好像是预产期,看来红包是必须准备一个了,钱多钱少是个心意嘛,铁哥们也不会挑理,


关键是递完红包说点什么吉祥话、祝福语啥的呢?


有点讽刺哈,难道老衲我也要“经典咏流传”一次吗?

其实只要想开了毕竟你我大家都是俗人,有时候落入俗套是免不了的,历史一过客,不必太纠结,别太过即可......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

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摘自儿童剧“小龙人”主题歌词)

今日敬请关注本部拙作第4章:房地产之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吕不韦为何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一字千金”,有何用意?分十二纪、八览、六论,有何考量? 一、怎样一本书 《吕氏春...
    花露柳风阅读 845评论 0 5
  •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求研闵阅读 907评论 0 0
  • 近日重读明清清言,被《幽梦影》里的评论笑坏了。 微博上有热搜“如果古代人有朋友圈是什么样子”,我想大概就是《幽梦影...
    北十先生阅读 1,836评论 0 3
  • 史记这本书,是作者司马迁被汉武帝宫刑后,心怀怨恨写的反击作,里面对武帝期间的各种做法明讽暗刺。司马迁在写完史记后,...
    史侧钩沉阅读 379评论 0 0
  • 如果把历史看做剧本素材,那可发挥的真是多了去了,只就当前已成为主流的网络视听平台模式来大致分类,就有战争、纵横、宫...
    律野闲踪阅读 8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