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导读:
大家好:
令人期待的《论语》学习之旅,明天就要正式启程啦[鼓掌]
打开《论语》,仿佛穿越时空,聆听圣贤君子们的对话[咖啡]
让我们一起跟随明师,
探寻瑰宝
明天会有志工陪伴大家一起学习~
也欢迎您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在大群里,积极参与交流互动。让经典融入生活~
学员感悟:这两天听讲师讲的《五常》第一集听了好几遍,真是太有感觉了!都想画图研究一下了,五行,五常,五气朝元原来都是一个道,相生相克之理也是具有普适性,太有意思了,中华文化原来真的这么博大精深啊,不是口号呢。不过明天要开始紧跟部队节奏学习论语了,时间有限,还是要有取舍啊,明天是学习论语的【时】
这次要按照同学分享的方法把每一集和原文标注在一起,方便以后查阅,而且有些反复读不懂的字还是标注一下。
志工导读:
大家早安[太阳]。今天是10月8日。
假期后的第一天,恭祝各位朋友精神饱满,工作顺利,开心快乐[玫瑰]。
同时也是我们《论语》开始的第一天[鼓掌]。
简单的认识了我们的“朋友”。[握手]
让我们带着几个问题一起来欣赏《论语》第一集.论语初义见真章。
(听此音频需要14分47秒)
讲师说:“读经典就是和古人交朋友。”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朋友”吧!
《论语》这两字:
赵翼《陔余丛考》卷四提到:论语是圣人的言说,以及弟子的讨论记述。
在《论语正义》中说:《论语》是讲“次序”的,把乱七八糟的凡尘琐事,经过论语的几句话,就变得井然有序,其中的道理可以应注四方,里面蕴含着人生的接人待物以及修身的妙理。
问题:
①“内圣外王”在生活中都有哪些运用?有哪些是内圣?有哪些是外王?
②您对“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依于仁”这样的学习次第有着什么样的体会?
现实中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③通过学习您对“學而时习之”的“學”这个字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呢?
稍后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集前半部分的内容。
《论语》一共二十篇。
《论语》篇名的由来:
把语意、内容、话题相通的编辑整在同一篇里,
再把同一篇里最重要的放在第一条,
从第一条里挑出二三个字来做篇名。
群员感悟:
论语是讲次存的,把乱七八糟的凡尘琐事,经过论语几句话变得井然有序。好印心,圣人的智慧太伟大了,要好好学习论语,把圣人的智慧用到生活中去。
上班路上听了一遍,好多收获,单是一个“子”字就妙趣横生啊[调皮]
子是了一之意,一就是道,难怪要称呼为:孔子、老子、赤子、天子(尧舜时期)
好有同感啊。古人每一个字里面都暗藏枢机呢。子是了一,了道归空。原来这个“一”字就是阴阳,就是道啊。
难怪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志工导读:
第一部分:
听完音频,我们开始学习音频的内容。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⑴“學”(学的繁体):是学习或学问的意思。
⑵“學”还有:如何修性了命;如何把生命的学问带给全人类;更有迫切到个人衣食之需和待人应对进退的学问。
⑶古人的学问有内圣外王之别:
外王:外面事物的推衍、世界上的事情的学习、怎样治国,拯救苍生这些属于外王的事。
内圣:里面心、义、性命的问题属于内圣的学问。
⑷学问的大小在《论语》里有这样次第的划分: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这是最根本的学问。
据于德,在我们身上看得到的言行。
依于仁,我们内在的本性。
游于艺,我们工作、吃喝、赚钱的凭依就叫:“艺”。
⑸孔子以这样的次第,来教导众生达到本末兼该的修学目的。
例如:
一个人志于道固然很好,但是不懂的游于艺就不能填饱肚子。
孔子教导我们学问应有本末之分,而不是偏重那一项就要失去了另外一项。
前半部分的内容就这些[玫瑰],
后面我们再来学下半部分的精彩内容,
感谢各位共学。
不知道大家对“内圣外王”和“学习的次第”有哪些认识呢?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有“志于道”的心,第一个是志于道,就是要心心念念要向着道,专注在这个道上面。
怎么才能做好专注在道上,而兼顾其他呢?
今天是我们学习《论语》的第一天。欢迎参与到学习当中。不久的将来,希望您能发现《论语》的美,就在我们生活的在在处处。
学员:可不可以认为游于艺就是为了志于道呢?
所以工作只要合呼情理,做什么都可以。唯有道不可偏?
艺就是职业嘛 职业不分贵贱
是艺术。兼顾是艺术
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於艺。
讲师说养家糊口的技艺也要学,但可以很轻松。同时讲师还特别强调说:孔夫子虽然把学习的次第依序分为四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志于道
但并非技艺就可以不学,是要我们本末兼赅,不可偏废的意思
而我在生活中却常常会陷入非此即彼的两端中,而不懂得兼顾
游于艺——是否可以理解业贵于专,可以游弋般轻松搞定
志工:是呀,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由于生活的压力,没有时间“志于道”,就放弃了自己“志于道”的心,而专注于“游于艺”这样做对不对呢?
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学员:讲师说:“游”就好比游山玩水,有一种轻松在,做什么都好
学员:学习论语贵在日常人伦,只要从这个做起,学就开始了能。
学员:游于艺,工作做什么都好,不必纠结,但必须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志工:论语博大精深,我们一起跟着古人的脚步,讲师的指引,学习用经典指导“日常人伦”的生活。做一个有能力开心,又能给别人爱心的人。
学员:志于道、据于德...以前也觉得有工作要做,回家也有家务、娃要照顾~哪有时间志于道...
但后来听经典发现~哈哈哈...工作家庭其实也可以志于道~一切都依于仁...
感觉一切都串起来了~生活即可志于道
学员:@子静-天津 我刚才听讲师讲课,没听懂关于“大”大学的大的解读,请您文字讲一下。
志工:@樊春梅春梅,中午好,您上午提问“大学”的“大”字,讲师是怎么讲解的?
《论语》开篇中提到“大”,本是人的一,而“一”又是道的代称。
所以,我理解的是:人学习了解“道”这个学问,就是“大学”。
想一想“道”真的是人生中最大的学问了,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学问了。
这些简单的说明,如果让您对“大学”更感兴趣了,可以看一下讲师的《拨云见日》这本书,里面有详细又精彩的说明…
学员:我的理解这个志于道是根本,是心中光明显现了之后,就有了“德”的行动,再有了“仁”的慈悲常在,那么在工作生活中就可以游刃有余,轻松自在地应对啦。现实中我们却总是纠结于某个具体的人或事而心生烦恼,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看大家的分享,对“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志于道是本,游于艺是末,立好道的本,再依据德、仁的品性,在工作、生活中就能轻松应对,少生烦恼挂碍。
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本末倒置,而且容易偏执于一端,由此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阻碍,好好学习,把握每个可以练习的时!
志工:志于道这句话在《传习录》中有特别提到,阳明先生说:志于道就包含了据依游的功夫。贴上《传习录》本文啊:
问“志于道”一章。先生曰:“只‘志道’一句,便含下面数句功夫,自住不得。譬如做此屋,‘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择地鸠材,经营成个区宅;‘据德’却是经画已成,有可据矣;‘依仁’却是常常住在区宅内,更不离去;‘游艺’却是加些画采,美此区宅。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苟不志道而游艺,却如无状小子,不先去置造区宅,只管要去买画挂做门面。不知将挂在何处?”
志于道这篇,我有点感悟,在一起做事的时候就是这样,"志于道"就是大家先想着要去做成一件事,"据于德"就是想好应该怎么去做了,"依于仁"就是专心致志,心心念念的做这一件事,不三心二意的。"游于艺"就是可以相互听听意见和建议,修改修改,让这件事做的更完美。
就如同现在,"志于道"就是我们想学习论语,"居于德"就是建好群,志工来做分享。"依于仁"就是大家专心致志的学习,"游于艺"就是大家学习完相互交流,相互成长。这也就是本末分明了。
第一集第二部分:
讲师在音频中,重点讲的这个“學”字,我们来看看:
“學而时习之”的“學”这个字本身有什么样的玄机?
⑴讲师在音频里提到的《纲常伦理从合德篇》里面讲到“大学”这两个字是这样说的:
大本是,人得一,阴阳合并,
夺天地,造化功,无为而成。
论學字,有大义,玄妙包定,
外白字,为碓窝,黍米衔明。
内爻字,四阴阳,龙虎合并,
把玄武,合朱雀,齐会中宫。
中安心,挑日月,回光照定,
下子字,是了一,了道归空。
这大学,两个字,天道包定,
大学者,是学道,奥妙千层。
⑵“大本是,人得一,阴阳合并。”
用“一”把阴阳给串起来。 “一”是道的代称。
把身中的阴阳练到合并,返回无极至真。
(“大”字,就是人得一。)
⑶“夺天地,造化功,无为而成。”
无为:不是靠聪明才智,不是靠人力的,不是靠造作的。
而是依靠本性的,天地造化之功在本性内已经具足了。
最尊贵的是里面有我们的精气神。
里面有一股浩然正气,
里面有一股通天彻地的能量在。
这股能量是要在我们的臭皮囊里慢慢淬炼的。
比喻像五谷放在臼里面慢慢的舂,
把不要的拿掉,剩下我们要的。
⑷“论學字,有大义,玄妙包定;外白字,为碓窝,黍米衔明。”
學:上面是一个臼(jiù)字分开,臼是舂(chōng)米的器具。
糙米在里面加工后变得纯净。
这是比喻我们肉体是一个载道之器,我们的肉体就像这个臼,如果缺少了这个器具,米就舂不出来了,这个器具是必须要的,但并不是最尊贵的。
⑸“内爻字,四阴阳,龙虎合并。”
學:上半部的中间是个“爻”字,意思是阴阳合并,阴阳合并,不断的合并。
⑹“把玄武,合朱雀,齐会中宫。”
是说:我们的金木水火四气如何汇于中宫而化为土气,指的就是这样的功夫。
⑺“中安心,挑日月,回光照定。”
中间是个“冖(mì)”字,同“幂”, 是安定的意思。
是说眼睛一张开,精气神都往外跑,非常动荡;
只要眼睛一闭上,往内回观心性的本貌,我们的心性就可以得到安然。
⑻“下子字,是了一,了道归空。”
學,的下面是“子”字,拆开就是“了、一”。
“了”就是完成、结束,“一”就是大道。
在我们的法身中淬炼出的真金法身,练成功了,就了道归空啦!
⑼ “这大学,两个字,天道包定;大学者,是学道,奥妙千层”
“學”,不但有学问或学习的意义,更具有修性了命这个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在里面。
所以,《大学》非同小可!
想要窥其大略的样貌,就请阅读讲师的《拨云见日》这本书吧…
学员:志于道用文字解释是什么呢,道是什么道呢,志于道和据于徳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落实呢,麻烦您举例说明一下
学员答:您的问题真好。
不过讲师也都替我们想到了
志于道……一章,讲师解释得很清楚
讲师说学问分内圣外王两个部分,内圣是指心性的学问,而外王就是与人应对进退,跟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了呢
在日常生活中道是什么呀?
比如说大自然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就会受到伤害,所以讲师告诉我们要早死早起,不要与天地拔河啊
@曉焱 是呀[握手],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顺应大道,顺应大自然。
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就会受到伤害。
志工回复:您好,讲师在《传习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的说明:
“志于道”,就是我一定要恢复我的本性,我一定要恢复我的良知。
如果你的心不志于道、不立这个宗旨而开始游于艺,就像我们现在的读书。
各位,现在的读书人,国中开始就注意他的职业选向了、他的科系的选项了。斤斤计较于其间,就只注意你的一技一艺,你的专长。而不知道这些一切的涵养都是为了要恢复他的良知。
志工导读:今天的音频里的内容已经分享完毕,感谢各位共学[玫瑰],感恩讲师的讲解。
结合上午“内圣、外王”的内容和“學的关系”,以及“學的次第”再来看这个“學”这个字,您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了呢?
期待您的感悟…。
学员:我十年前在进修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专业老师板书这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惊叹其美,工工整整的抄到笔记本上(前几天还翻出来了),但并未解其意,随着对内在的观照和经典的学习串并稍微有点理解了。
譬如说很多人会误解“志于道”就是要变成和尚道士,一心修行不问俗世,我家先生就怕我这么热衷道学,最后自己跑到尼姑庵去了[偷笑]
我都是大气的跟他笑着说“放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不会放下您们这些猫呀,狗呀的(指他和我俩儿子)”[呲牙]
同时也反思自己确实有时过于执着于经典的学习和养气,其实这恰恰是自己阴私未除的表现,只顾自己不管家人感受[敲打]
“志于道”是不可动摇的根本,道德经中讲到道一动就变成德,德的下一个次第就是仁,我的理解生活中我能志于道就是时刻存一颗为人好的心,做对人对己长远有益的事情[微笑]
十一期间没有执着于功课,陪在家人爬山游玩,做饭,跟亲人在一起劣根性经常跑出来,当下就练!有时候被那股气血撂倒,有时候随它翻腾我自不动。志于道不是把其他都安排妥当清清静静的时候,而是在每个动荡的当下!
昨晚上也是,奖励儿子围棋冲段成功,陪他玩斗地主到8点,游于艺的时候其实是存了呵护“父子有亲”,让孩子自在喜乐的心,八点多以后又整理经典学习相关的东西,中间先生视频,那就赶紧关心他的状态。
我的感触是在不断“大小先后”的练习中,终于稍微懂点事了。
志工导读:
至于怎么落实:
我们看一段《传习录》里面的例子吧:
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屋子。
“志于道”,就好像我们现在要盖一个房子,先有一个的目标,立一个“志”。
要盖房子,就有依据一个图纸,不能拿起来就盖。
我们要把这个房子的式样图纸全部画好了,盖房子就依据现在这个图纸。
依据图纸就是“据于德”。
这是比喻:我们修行、读书,目标是什么呢?(志)是成道,我们要圆满自己的道。
“志于道”,你要依据什么?就是“德”,是修我们的德才能够达到这个道。
学员感悟:今天的学习,我有点理解阳明先生《教条示龙场诸生》提出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意义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于道自然就能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了。志一立自然就能勤学、改过、责善了。是同一件事情。感恩大家。
讨论环节:
志工:期待大家对于“學”的感悟~[玫瑰]
学员:我理解的学是内心自我化的过程,学无止境。
志工:内心自我化,我可以理解成修性了命、回归本然吗?这就是志于道了吧。
志工: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了,学数学,学语文。在遇到讲师之前,我都觉得我学的没问题。
后来,第一次听到论语这个“學”字,我被这个字深深地打动了。
什么?學?了一?用过阴阳合并,来淬炼法身?这一个又一个的讲解,让我怀疑我30年来到底学了吗?
听着讲师的音频,我慢慢找到了答案,这个法门原来就在我的身上,我不用去向外求取“學问”。學也不仅仅是语数外和琴棋书画。古人的學指的是更高的境界。
后来,听讲师的音频变成了我的习惯,每天都要听,不刻意而为之,因为听讲师的音频,让我懂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德”。让我在志于道上,有德可依,在心里有仁可见。
这个学问还让我很开心,越学越开心。[玫瑰],我终于相信了,不亦悦乎是真的,可以在自身检验。
(上学的时候一直觉得这句是骗人的)
学员讨论:在《论语》后文中有一段: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可见得古人的子是包括女儿的哦
另外小人跟我们理解的小人也有不同,见识小,气量小等
所以古人有自称小人的
孔夫子有一句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后面还有两句话来解释为什么难以养气的原因
有时候我反省自己,真的就是这样,太亲近了就会失去该有礼貌,没有敬意
而太疏远又会心生怨恨。就是这样的小情绪每天在耗损着自己的气呀
真的不可以不小心呢
问:近之谁不逊,远之谁怨?
答:与人太亲近了,我的内心会不逊,会自然而然有轻慢的心起来
觉得无所谓啦,我们这么熟嘛,随便开个玩笑很正常嘛等等
太疏远了,心中生怨恨心的也是我自己呀,呵,对我如此漠不关心,你的心中还有我吗?(我们常常会这样责备老公吧)
所以整日在情绪里打滚,自然精气神耗损,养不气来唷
学员:可能还不太了解气是啥吧
答:身中的气哦,我闭上眼睛往身体里面去感觉,就有一股细细麻麻的气在身体中游走,这个应该就是气吧。
问: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可见君子和小人是相对立的。
答:嗯,小人和君子的做法很不同
我承认自己现在还属于小人之列,但我有心向道,想要希圣希贤
所以,跟随讲师经典学习,逐渐去掉自己的习气毛病,往君子更靠近一点
这样去习气的过程,大概也算是讲师所言“学”的过程吧
志工:是挺难养的[偷笑],我努力了很久,发现和先生一比,人家没养,但是天生就比我的气,强了很多。
不过,难养不等于不养。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给自己加油。
问:养的啥,浩然之气?
志工:可以这么说,也可以说是阳气,实实在在的,可以感受到的。我刚才静坐,气在我右侧的阳明经和少阳经上冲下洗,最后结束在太阳穴的位置上。一清二楚。而我右侧正是有病灶存在的一侧。
我们没差别,我开始也是流水式的听。偶尔一句印心了,偶尔又一句印心了,慢慢累积起来,也不少收获呢。
正如刚才@曉焱说的。我也是一样还有小人之心。改习气,去毛病,每天都会反思,希望可以更靠近君子这一列里。
学员:@子静-天津 这个气怎么产生的呢[憨笑]
志工:本性具足的。
⑶ “夺天地,造化功,无为而成。”
无为:不是靠聪明才智,不是靠人力的,不是靠造作的。
而是依靠本性的,天地造化之功在本性内已经具足了。
学员:建议大家可以弄个论语记录本。左面写问题和疑惑点,右面写心得感悟。然后再回头来看那些问题和疑惑点。有些自然就解开了。学习经典,我们会不断推翻自己 ,觉得以前的自己就是傻瓜
学员:道,只有一條哦
千古聖賢一條心
文字表述有差異,但是,聚焦在真正的大道上,五教聖人都是一致的。
志工导读:怎么样?大跌眼镜了吧?
什么?论语还教这些?
其实我们早上就说了[胜利]
学问有内圣外王之别:
内圣:里面心、义、性命的问题属于内圣的学问。
学员讨论:讲师讲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理摆在眼前,每个人见的却都不一样,仁者看到的是修性了命,智者看到的是它的道理。这也是和而不同。也是小人和君子。但是都是殊途同归。哈哈。
志工:是这样,我看不懂的时候,觉得《论语》讲的是道理。听了讲师的讲解之后,才知道原来还有大道在里面。
志工:实话跟您说吧,我第一遍听,没怎么入心。
即便这样,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正好是我之前听过的道理,每当这个时候就突然就好像明白了,然后我会再拿出来听一遍。
但是也请您别着急,音频可以反复收听,总有能在生活中遇到的点,这个时候就印心了。
学员:是不是“人得一为大”?
志工:讲师的音频里有这样说过:
學”有《大学》、《小学》之分。
《大学》是儒学里面最浩瀚最根本的学问,单这门学问的内涵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真正揭开。
《小学》里面大概内容是: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五伦八德等学问。
学员:原来还真不知有《小学》,都很重要呀,但讲师说了,有本有末,有体有用...能做到体用结合真是一个大学问呀。
第一集都这么多新鲜的内容,看来原来听的都还给讲师了。
学员:好热闹,我也凑一下热闹。了一的“一”是万物的造化规则,“一”在天为道,在地为理,在人为性。中庸说“率性之为道”,不扭曲人性,顺着性的造化无为而为即可返本还原,即可成道。但人心的欲望常干拢扭曲着性的造化。“学”的根本即是学率性,学去掉人欲对性的扭曲。自家率性是内圣,引导众生率性是外王,在引导众生率性之时检验时习自己的率性。但率性之前得先活着,所以还得学些养家糊口的“艺”,艺是为了率性,率性在艺中历练。性是本,艺是末。艺可随意一些,糊得了口养得了身就行了。不可为了艺而废了性,但率性需要艺的支撑。
@AA 讲得好有道理啊[强]若是为了糊口去挣一分薪水,到头来反而伤了身,那岂不是违背了当初养家糊口的本意了吗
学员:挣薪水养家糊口的过程中要同时历练率性的功夫。我理解的是,如果为了挣薪水而伤了身心性命,那这份薪水就不挣了,换一份不伤身心性命的活干。游啊。不要太在意干什么活。
志工:赞同,您指出了本末问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赞
学员:講師是說過女子比男子要多修行500年,但是,好像講師也說了,在修行的那個世界裏,500年也只是如電光火石的剎那瞬間而已
回到自己身上,感覺最重要的還是要先行動起來,男子比女子雖然有一丁點優勢,但是,如果一直觀望著,或者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那終究還是誤了自己呀。
学员分享:
问:刚才在《论语》群看到你分享~~这次要按照同学分享的方法把每一集和原文标注在一起,方便以后查阅,而且有些反复读不懂的字还是标注一下!……你是如何做得?
有伙伴询问我关于这个学习方法,我在此分享给大家
就是像照片中这样把相关原文对应的集数标注一下(这是上次论语学习群同学分享的,但是我标注不全),而文中的“约”字我有不解,学到这集的时候会在空白处简单标注一下这个字的意思(以前不舍的在书上写一个字,现在不纠结了,有助于学习就行)
以上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哈,讲师说的学经典的方法是反复通读经典 ,我的感觉先读,带着疑问去听会更有兴趣和收获。
大家晚上好
通过开篇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论语》的真谛。
“學”之一字,原来最重要的是学如何用我们的肉身来“舂米”,
用过阴阳的不断交合,
来夺天地造化之功,
开启无为而成。
难怪“志于道”是第一位的。
没“學”之前却误把“游于艺”当成了人生的第一目标。
真是本末倒置了。
幸而,幸而[胜利]。
在有生之年遇到名师[爱心],
明白了“學”的次第,
让人生有了方向,
不再迷茫,
不再浪费生命。
学完了这一篇,
知道了“學”的真谛,
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學習”之旅吧!
认识了“學”,
那么學習的“習(习的繁体)”
字又有着怎么样的深意呢?
让我们明天揭晓答案…[玫瑰]
学员分享:感谢共修的力量,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亲近经典,圣人的心量是何其开阔,我们整天这么熏陶着,怎么着也会比以前的小我好一点点吧[调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咱们一起学做君子,大人。
志工导读:
大家好,明天《论语》学习第2集,有关学而时习之的“时”字,时字包含哪些枢机呢?
问题:
1、 “时”字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大家一起来分享下你对“时”的掌握和理解吧!
2、怎么来掌握并运用好生活中的每一个“时”机?
3、易经里说,道每个“时”有12万个变化,讲师的一以贯之是如何应对的呢~
大家明天一起听讲师的解答,里面有答案~
学员感悟:
学而时习之的学,原来有这么大的学问。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有了更深的理解,传道这个道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通过阴阳的不断交合,来夺天地造化之功,开启无为而成。学还有内圣外王的学问,内如何修心了命,外如何把生命学问带给众生?如何做好外面的事情?人的生命的生生不息是可以“学”到的,圣人把这么好的学问留给我们,讲师把它解释的这么清楚,感恩[爱心]。在生活中志于道,游于艺,抓住主轴,才不枉费生命。谢谢带读的同修们,太受益了。期待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