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们聊了“结构思考力”和如何用它来“吸收知识”。今天,我们该涉及到重点了——那就是“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我给自己总结的五个步骤是:挖坑、填坑、搭建结构、完善、检验。
1. 挖坑
比如:你今年的目标是“学PPT”,那么,请别急着晒朋友圈,而是在电脑里新建一个文件夹,写上“PPT学习”。这个文件夹就是你的“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每天去填坑了。
2. 填坑
既然你定的是“学PPT”的目标,那就去找一些学习资源吧!就像我们昨天提到的“储存知识”,通过书本、微课、订阅号、知乎等渠道学到的东西,像PPT模板、学习心得、自己的作业,都可以放到这个文件夹里,每天学习、定期整理,谨防过期。
如果你做不到坚持每天学习,没关系,先定一个小目标——保证21天坚持下来就好。21天坚持下来后,再逐步扩展,挑战100天行动。
3. 搭建结构
一件事情,坚持做100天就能带来质变吗?未必。
如果只是坚持100天碎片化学习,我们得到的也只是一堆零散的东西而已。昨天提到“储存知识”之后,还有“整理知识”,就是通过搭建结构,把整块的知识打碎、把碎片的知识重组。
现在,我们储存的所有关于PPT的知识,都在这个“坑”里了。没打碎的,记得先打碎(把作者的原文变成自己的心得)。然后,按照昨天分享的方式,搭建一个简单的“金字塔结构”,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
4. 完善
搭建好的框架,仅仅是1.0版;接下来要做的,是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打碎重组、完善这个框架。当然,这一步的顺序不是严格规定的,你可以直接跳到第五步去;但“完善框架”的工作,最好一直做下去。
5. 检验
古典老师说过:构建知识体系,是针对要了解的领域来构建,而不是凭空搭建。所以,最后我们要通过“应用知识结构”来检验自己。
昨天我们提到了“如何有效地运用知识”的五个步骤:1)列出应用场景;2)想想自己该怎么做;3)如果可行性高,就去做;4)总结反思;5)有效果就继续改进,没效果就放弃。
如果我们正在学习PPT,到了这一步,就得通过输出来检验:帮别人做一个PPT?还是设计一套PPT模板?或者为自己做一页PPT简历?
想清楚要输出的具体、可量化、可实现的目标,再去检验学习成果。
换个领域也是一样的:
我们在学习新媒体运营,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微信运营的知识体系呢?
我们在学习摄影,是不是也可以整理一个有结构的教程呢?
目标有了,下一步怎么做?
学微信运营:
1. 挖坑
建立一个微信学习的文件夹。
2. 填坑
把学习资源、自己的心得、好的案例都放进去。
3. 搭建结构
思维导图也是搭建结构的好工具。这是我给自己搭建的知识体系,很粗糙。想学习新媒体运营的小伙伴不要被我误导了,去看看萧秋水老师的体系,做的更加完善。
但我希望你自己也去搭建一个。
4. 完善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一步我做的不好,半年了还没完善上面的框架。
5. 检验
怎么检验?把它拿到我们的工作中去,如果没派上用场,说明这东西只是好看而已。
如果你还是学生?那么,你可以把它拿给前辈看看,请教一下对方,你的收获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