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学习之(17):抱薪救火、首鼠两端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战国策·魏策》:以地事秦,譬如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

成语典故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从安釐(lí)元年开始,几年中,秦国连续进攻魏国。魏国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主张“合纵抗秦”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雪上加霜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1]

例:

      遇到困难应冷静思考,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抱薪救火,只会适得其反。

      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疑于是抱薪救火。

      医生说,有些人一有小病就大量服用抗生素,这不仅会破坏人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这种做法实际是在抱薪救火。

首鼠两端,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意思是进一步、退一步,又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的意思。比喻疑虑不决、没有主见、畏畏缩缩、哪一方面都不敢得罪。即犹豫不决、动摇不定。《埤雅·释虫》说: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时,总是两头观望,畏首畏尾,所以叫“首鼠两端”。含贬义。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成语典故

        灌夫,汉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父亲灌孟,本姓张,在“颍阴侯”灌婴家作门客,后来就改姓灌。灌夫作战英勇,勇名当时传遍天下,大将军窦婴很赏识他。

        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侄。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事中是有功劳的,受封为魏其侯。武帝接位以后不久,窦太后去世,窦家的势力就更加衰落了。这时,皇亲国戚中势力最大的要算田蚡(fén)。

      田蚡,是汉景帝王皇后的亲兄弟,也就是武帝的亲舅舅。他仗着这种特殊关系,当上了丞相,对于失势的窦婴以及其他文武大臣,都不放在眼里,连武帝也奈何他不得。那般趋炎附势者,都归附田蚡。相形之下,窦婴的门庭显得冷落多了。这时,灌夫作了几任地方官,因事被免职,闲居在长安,他同窦婴都有牢骚,因此意气相投,倒很亲热。

        田蚡续娶时,大排筵席,所有贵族和满朝大臣都去贺喜。窦婴约灌夫同去敷衍一番,灌夫鄙视田蚡,不愿意去,窦婴再三劝说,才勉强一同前往。在宴会上,按当时习俗,宾主都要轮流敬酒。灌夫向田蚡敬酒时,田蚡却不喝,向灌贤敬酒时,灌贤又只顾同程不识交头接耳地说话。灌夫的满腔怒气,正无处发泄,便大骂灌贤说:“我平日就看程不识不值一个小钱,我是长辈,向你敬酒,你站都不站起来,还学什么小娘腔咬他的耳朵说话!”

      当时,田蚡见灌夫破口骂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准备满门处死。窦婴上书求见汉武帝申诉道:“灌夫酒醉得罪丞相,罪不至死,请求作主裁断……”可是田蚡却竭力说灌夫横行霸道、无法无天·……。汉武帝也难于决断,就叫大臣们发表意见。御史大夫韩安国(长孺)吞吞吐吐地说:“……究竟怎么处理,还是凭陛下圣明定夺!”其余大臣,有的也不痛不痒说一两句。田蚡坐车离宫,埋怨道:“长孺!你应当同我一起对付那个秃翁(指窦婴,讥辱他没有官职),为什么首鼠两端呢?”

成语辨析

【近义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反义词】当机立断、干脆利落

示例

何得~,坐待灭亡。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