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间歇,学习在持续。今天,东北师大教育部孟繁盛编审带我们进行了分组式的研讨。同样的课堂,不同的学习方式,头脑风暴下的自由畅谈,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围绕当今班主任工作的棘手问题,进行分类、分主题、分组研讨。
讲座之前,孟编审翻阅了学员们上交的班主任管理案例,肯定了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不断尝试与创新。为专项研究有更系统的梳理成果,各组围绕不同主题,进行小组集中式研讨。
依据小组学员最集中的困惑,我们组选取了“问题学生”为研究主题,逐一分析其类型、成因及帮扶策略,共同完成研究汇报构图。
我们组以“做【星星】的守护者” 为主题,其源自于印度一个著名的儿童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教师对特殊儿童的关爱教育。其实,在我们班主任的心里,每个问题学生都是陨落在地球上的一颗星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与付出。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星星的守护者呢?看,这是我们的梳理。
随后,我们听取了其他五个小组的汇报,并做了详细的学习记录。
40多人的智慧集结,也促使我们迸发出不同的教育火花。学到了很多育人方法,还要进行系统的整理,结合具体的班情,才得以应用在实践中。最后,孟编审一一做了点评,并期待着老师们积极投稿,将更好的教育智慧分享给更多的人。
随后,东师大附小研究团队的专家围绕“班主任工作标准的制定”与我们进行了重新分组研讨。我自主加入了“班会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组别。与东师大附小李红校长,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流。
对照标准,我也在对号入座,找自己的位置,找自己的差距,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一个上午紧锣密鼓的“世界咖啡式”交流互动,不同小组的穿插交流,碰撞出不同的灵感与教育火花。
利用课余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们漫步东师大的校园。周末的校园,秋叶翩翩,飘落在人来人往的甬路上。享受着午后温暖的时光。闲谈中,我们有回忆自己的大学时光,也有三句不离本行的工作交流,感慨时光的匆匆…更珍惜重回校园,重回学生身份的学习时光。
下午,聆听了我最期待的心理学讲座。我喜欢心理学,买过很多这方面的书籍,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在工作中、生活中一切纠结、困难的问题、现象都能以心理学知识解决消化,对生活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王老师温柔和蔼,说话温文尔雅,有条理,舒缓而有节奏。她用大量的事例,接地气儿地将心理学知识生动讲述给大家,体验式心理研究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当在幼儿的面前放玩具时,他会努力地向前爬。这就是动机,能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动力。动机产生的基本因素是内驱力和诱因,二者缺一不可。例如:茫茫沙漠中行走,明确沙漠已没有水源的情况下,你还会不会去找水?实验数据证明,是不会去找水的。因为没有水源就没有诱因,也就没有找水的内驱力。而对学生而言,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它分为外来动机与内在动机。
外来动机: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
内在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
关系:两者并不互相矛盾,可分离产生,还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工作是外在动机还是内在动机?
此外,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也是不同的。一个五年级的小孩,对妈妈说:“如果我期末数语英三科都考一百分的话,你就让我每天玩半小时的iPad。”这就是动机的外部强化,它包括正强化,负强化。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负强化起到效果,会对学生产生负影响。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分享自己女儿的亲身案例。王老师教育孩子,从小就奉行快乐教育,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毫无任何知识储备。在要上一年级时,由于工作原因把孩子一并带到国外进修。到二年级时,孩子只认识“王、天、大”这三个字。孩子回国上学,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复读,二是跟读,但是学习肯定跟不上。孩子选择了跟读。开学后一段时间,王老师发现孩子从来不吃晚饭,就问她:“学校的午饭那么好吃吗?你都不吃晚饭!”孩子的回答令她无比心酸,“妈妈,我们老师说了把午饭全吃了就能获得奖励的小卡片,我学习跟不上,得不到卡片,只能把饭全吃光了。”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全反应出负强化在孩子心中的重要影响。反思,在我的工作中,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奖励方式与手段?又对哪些孩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值得深思。
在讲座中,还有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
1.“孩子回家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其实,应该让孩子先写作业。原因来自于经典条件反射。
2.孩子回家后是先写爱做的作业?还是写不爱做的作业?答案是不爱做的作业。
3.长春小学激发兴趣的实验效果:
对于不爱学数学的孩子:1、每天做作业之前花两分钟:鼓励孩子面带微笑,搓着双手,唱歌、跃跃欲试。(调动积极情绪)2、引导孩子说:“下面我要做的是我高兴做的。下面我要做的是我自愿做的。”(积极心理暗示)。至少坚持八周,51%孩子的学习兴趣都提告了。
在我的教育教学中,结合实际,我要尝试着用一用,试试效果。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上,尽量弱化外部强化,物质奖励等方式,多关注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设计是否有层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再选择合适的奖励强化方式进行评价。
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晚上,我们进行了联欢节目的排练。
充实的一天………
记于2018.10.21 晚10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