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始终有一个地方触动并感染着我,那就是我爷爷奶奶居住的窑洞。我的家乡在黄土坡上,那是一个位于高原之上的小村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窑洞像雕像一样安静地屹立在朴实无华的高坡之间,诉说着高原人们的乡土情节。窑洞,是我乡土的记忆,也是我生命的根源。
刚开始记事时,每当我回到爷爷奶奶家,走进窑洞的一瞬间,那熟悉的味道充斥了我的鼻腔。墙角里放着一口黑黑的老灶,每当黄昏时,老灶台都会冒出来弥漫全屋的烟火气。做饭是个辛苦活,奶奶也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做饭是一种幸福,因为她经历过我所不知道的大饥荒。八十年代的黄土坡很是贫瘠,但窑洞里总有一些可以满足乡亲们味蕾的土味食材,虽然很普遍,但被奶奶在厨房一顿加工操作后,甚是美味。
老家的窑洞是一个独特的居住空间,洞内宽敞不是很明亮,但四季恒温,冬暖夏凉。墙壁上挂着几幅黑白的宣纸画,画上那些仿佛有生命的梧桐树和鸟儿,让窑洞充满了生气。爷爷奶奶居住的窑洞很干净,记忆最深刻的是,那时候爷爷奶奶的窑洞里居然把乡村土味的“榻榻米”铺满了大半个屋子,软绵绵的触感和地面摩擦的声音,让人有种回到自然的感觉。
孩提时候的窑洞生活,是安静而祥和的。偌大的黄土坡拥有丰富的黄土地和清新的空气。早晨,一阵阵鸟鸣声从田间传来,太阳透过窑洞的小窗户洒下金光,溢满屋内。爷爷奶奶在院子里剥玉米,他们时常你一言我一语地拉着家常。那时,我常常躺在床上,透过窑洞的窗子,看着爷爷奶奶一脸的辛劳和笑意,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因为,那时候除了玩,还是玩,一丁点儿压力都没有,做错了事情,爷爷奶奶也不会怪我。
窑洞的生活节奏很慢。夜晚,我与几个堂哥堂弟会围坐在火炉旁,爷爷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奶奶则在一旁为我们编织过冬的围巾。一大群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品味着饭后的茶香,天色渐晚,窑洞的黑暗里透出微弱的烛光。那时我还小,也很调皮,但我已经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真味。
暑假里,每到奶奶家,我最喜欢的事是和小伙伴们在废弃的窑洞里玩捉迷藏。那个时候,窑洞中昏暗的光和阵阵凉爽的空气总是让我感到无比兴奋和神秘。
记得有一次,我们轻手轻脚地进入窑洞,小心翼翼地寻找最佳的藏身之处。窑洞内部凉爽而安静,石墙上的一丛丛藤蔓随风摇曳,透过窗户洒下的阳光铺满整个洞穴,仿佛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我靠在洞壁旁,屏住呼吸,等着小伙伴们的脚步声逐渐远去。追逐和藏匿的声音在窑洞中回荡,让我更加兴奋。我偷偷凑近墙角,心跳声仿佛要从胸腔中蹦出来。我感受到了窑洞的庇护,仿佛它和我一起隐藏在黑暗的角落中。废弃的窑洞内部错综复杂,是一片玄幻感觉。我沿着石壁细细摸索,小心翼翼地避开窑洞中的柱子和障碍物。窑洞的石头表面凉凉的,触感坚实。我像一只小老鼠,在那黑暗而又熟悉的空间里穿梭,不知疲倦地寻找最好的躲藏点。
窑洞中的静谧和黑暗让我感到幸福和快乐。我享受在这个神秘而安全的环境里,与小伙伴们进行一场场刺激的追逐。当别人走过附近,我屏住呼吸,躲藏在柜子后面,心中期待着他们离开,重新开始追逐的游戏。
时间匆匆流逝,如今我已离开了儿时居住的乡村,每当我回忆起那段窑洞生活的时光,心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无法言喻的感动和温暖。窑洞,是我乡土的一部分,也是我童年的记忆,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让我领悟到生活的简单与纯粹,教会了我珍惜和感恩。如今,家乡的窑洞已不在,但它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是我永远无法磨灭的乡土记忆。
(声明:本文为原创散文,图源网络,无关本文内容,图片如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人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