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性地否定自己,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行;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把自己搞得很焦虑;无法拒绝别人,常常讨好别人;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情绪,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却得不到;看到别人不开心,马上就会产生内疚和沮丧的感觉,觉得这是自己的错;
>> 他们活在一种看不见的强迫性重复里,不断否定自己,用把自己压低到尘埃里的方式去求取爱和关系的稳定。这只会使他们每天活在一种糟糕的感觉中,心理能量越来越少,能够承载负面情绪的空间也越来越少
>> 唯有先拥有自己,才能拥有好的关系;唯有让内在的自己平衡和舒服了,才能和别人建立长期的、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健康的关系
>> 心理能量匮乏的人无法让自己的人格稳定且独立地运转,只能依附别人,这样他们在关系里才能存活。他们常常活在对自己的否定中,因为否定自己而失去自信。
第一章 拒绝自我折磨,快速走出负面情绪
>> 拒绝自我折磨,快速走出负面情绪不能表达愤怒,活得完全没有攻击性的人,其实是活得很不健康的
>> 不要经常压抑愤怒,要么消化处理,要么用某种方式表达出来
>> 即使是用最平静温和的态度,也要将你的情绪表达出来,看见它、承认它也是对愤怒的一种处理
>> 对快乐要求越多,你的焦虑就会越多。你会逼迫自己给出一个快乐的指标,要求自己这周一定要开心,这一生一定要快乐。那么,快乐就变成了一个执念,你可能会因此耗费更多的能量去假装开心
>> 如果我们把对开心的期待降低,把对不开心的容忍度提高,那我们不开心时的痛苦、自责、挫败感就会减弱
>> 凡是过度照顾他人情绪的人,其自我感觉是完全建立在别人的反应上的,或者强烈地被别人的反应如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所影响
>> 当其他人的情绪令你难受时,你需要告诉自己,你的好与坏和别人的情绪之间是有界限的,是各自独立的,是不完全相关的。请对自己说:
>> 这个人此刻的情绪和我无关,他的情绪是由他自己的性格、内心模式、认知方式造成的
>> 告诉自己,你在别人的世界里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重要,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世界里的一个角色。别试图控制他人的情绪,即使他不开心,那也是属于他的部分,是他和他自己的关系,他的情绪不是你的打分体系,不能证明你就是糟糕的
>> 拉开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距离,不要让“善解人意”成为我们的负担,要让“以我为先”成为我们的保护色
>> 投射性认同指的是一个人在内心的剧场里上演了一个小剧本,比如“我是受害者,我是付出者,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这个鬼样子”,然后把这种感觉通过自己的表情或话语,像投影仪一样投射给另一个人。如果另一个人在内心认同了这个小剧本,产生相对应的情绪,比如责备自己让对方受累了,就会感觉到强烈的内疚
>> 我们驯服内疚感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不要去认同对方投射过来的想法,而要告诉自己,我没能令他人快乐,这不是我的过错,因为我没有义务令他人快乐
>> 当我们做得不完美,做得不够好,哪怕非常不好的时候,也要告诉自己,这就是真实的我,我的能力就是这样,目前我的时间精力和我内心的能量只能让我做到这么多。那个想象中的完美的人不是我
>> 勇敢就是去看见害怕并承认害怕,而不是自欺欺人说我不害怕
>> 只有面对恐惧,我们才能走出恐惧,“看见”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 勇敢就是去看见害怕并承认害怕,而不是自欺欺人说我不害怕
>> 所谓人格的整合,就是内心变得能够接纳,能够整合生活中的不完美、别人的不完美、自己的不完美,能够认清并且应对人生的真相,包括死亡等,都能够去应对。
>> 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你想控制发生或不发生什么。一时想控制,就会一时焦虑;一直想控制,就会一直焦虑。
>> 我们忍不住要去确认和控制的对未知的这种担忧,就是焦虑。一事实上,我们并不会对每件事情都感到焦虑,通常我们在特别在意的事情上才会焦虑。
>> 缓解焦虑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学会判断是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你焦虑,你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 二缓解焦虑的第二个办法就是要去判断这件让你焦虑的事情,你是不是真的控制得了。如果控制不了,那你焦虑又有什么用呢?
>> 我们是在用这种对很多事情的可控去防御最大的不可控,因为最大的不可控是我们无法面对的。
>> 三缓解内心焦虑的第三个办法是我们可以在一些的确能够掌控的事情上去掌控,但要明白我们所能掌控的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 没有人拥有完美的父母,这是我们应对创伤需要有的第一个认知。
>> 我们要抛弃那种“我原本可以过得更好”的想法,因为没有那个“原本”,我们要尊重这种人生的偶发性
>> 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太多地停留在过去,不要想去改变父母,也不要想去重塑过去,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当下与将来,去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部分。
>> 我们的视野要变大,大到跳出自身之外,要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别人,别人也有自己的生活;问题的出现是有多种原因的,不可能都是你的原因,就算是你的错,也不会大到完全笼罩了别人的世界
第二章 学会拒绝,守护自己的心理边界
>> 讨好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讨好者心里其实有深深的控制欲,他们在控制被讨好的那个人的情绪。
>> 被讨好的人在被讨好的过程中,潜意识里会带着一些防备;而讨好的人在讨好的过程中,潜意识里会带着一些对对方的控制和索取。
第三章 接纳真实自我,调整内心期待
>> 人生就像一个游乐场,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张入场券,重要的是你要怎么去体验,怎么去玩,而不是你要玩成什么样。
第四章 做个觉察者,创造真正享受的亲密关系
>> 情绪价值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理解,让你能够感到你的情绪被对方看见了,你是被理解和被允许的。这就是情绪价值的内核
>> 理解和共情才是更高级别的爱,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帮助对方解决现实生活层面的问题上
>> 一个人在攻击你的时候,往往是在对他自己进行攻击;一个人在嫌弃你的时候,有可能是把对他自己的嫌弃投射到你身上
>> 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有可能只是在强迫性重复他原生家庭中的父母那种总发脾气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