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做事情,都是准备好各种材料,各种工具,甚至吃的喝的,夏天清凉的环境,冬天温暖的屋子,舒服的凳子……,慢慢地就在准备当中,把真正想做的事情给忘了,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就会被其他事情打断,或者担心一个不完美的开始会导致一个不完美的结果。
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拖再拖,遥遥无期,直至抛诸脑后。然后不知道多久之后,再次记起,再次忘记……,人生就这样陷入了循环,直到人生没有任何可能的时候,追悔和感叹,不甘心的离世,成为历史中的“群众”。
最有效的开始是即刻行动,因为只要开始了,才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看上去复杂的事情,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容易。
而另一个办法就是“最小化可视产品”,将我们的努力变成“成果”,用最简单的成果展示在别人面前,在评价中不断的修正前进。
我们永远无法准备好,就像制陶工一样,每一秒钟陶坯都在变化,敏锐的观察它的变化,然后根据变化不断地调整策略方法。
“最小化可视产品”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做的是在反馈中不断地壮大优化。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克服“过渡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二是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审慎重视
三是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既然开始做了,就要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当我们做A事情时,被B事情打断了,就会产生“转换损耗”,因为A的情景、反应和惯性对B的干扰且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因此我们要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作者借鉴了PS的图层概念,图层工作法的概念就是抛开传统的从每一秒开始演奏音乐,而是将音乐分为注音,演奏,辅助等等图层,逐一完成。比如写小说,不再是从头写到尾,也可能先完成高潮部分,再写开头和结尾;或者先把叙述部分写好,再营造气氛,雕琢对话……
图层工作法还可以集中处理同质性工作,减少转换带来的损耗。比如把word和PPT拆解,文字部分一起完成。图层工作法,让多种混搭的的叠加增加了感染力,像一块不同口味的蛋糕不同的层次就会更加诱人,在简陋的坯子的基础上一层层的添加新的元素,使其更加的精美和丰富。
图层工作法让我们具体分解,而前瞻法和复盘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向前看和向后看。
平常以为学习就是从书本上起学知识,作者将知识分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行为背后的是隐性知识,书本上的是显性知识。我们要交叉学习,不断从实践中践行和反思。
反思一件事情可以从信息(利用度,关键度、渠道)、预期(原因、偏差)、结果(描述、评价)、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劣势、缺憾、意义。反思一定要及时。
同时梳理“反应链”,关注意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