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演员张震的一篇网文[1] 转载量极大,讲其演什么练什么,练什么成什么,看后认为宣传噱头就未太留意。
一直关注许岑,了解一些他的经历。出国深造学习导演专业,回国后偶然机会加入“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雅思名师;为老罗演讲制作 Keynote ,为演讲增色良多,去年在家带孩子,推出自己的Keynote教学视频,大卖;之后又推出PPT教学视频;前几天又推出吉他教学视频;据说房子装修,有可能之后推出装修教程;因为孩子要找托儿所,国外极贵国内不放心,设想自己办个。一直觉得这类优秀的人遥不可及。
与进华聊天,谈到买山地车,一校友小鹏也想买,不过他已研究半年了。很惊讶,买个车至于犹豫这么久吗?原来他将车身构造、结构特点,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优劣,价格如何等等已了解的一清二楚,简直成了山地车方面的专家。据进华说,小鹏做事一向如此,准备详尽,东西到手之后善于不断发掘并发挥到最大价值,目前深受科室领导赏识。原来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近在眼前,着实震撼。又仔细思索下,想到好友军哥也属此列,他在耳机、钢笔收藏、纪录片、电影等很多领域都可称得上爱好者里的专业人士。
这些人在生活中常被称作“大牛”。我想他们是习惯性“大牛”,自己下个定义:无论涉及哪个领域,一旦产生兴趣或持续需求,不久就会成为此领域专家的人。他们留给大众的印象常是擅长学习,勇于探索,乐于分享,但这种优秀品质光环下真实核心是什么?
并结合我自身经历,一番分析后结论是:好奇+方法。
因为好奇,有更多机会接触新事物,接触后又由于好奇不断尝试、使用新功能,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尝试解决,就成为高手。但还不是专家,专家应该有更系统的认识,想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方法”,记录与总结。
好奇心可以培养。好奇心说白了就,对事物想多了解点。面对一个你没用过、别人都说好用的“写作软件” ,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试试;二是忽略,断续用自己熟悉的软件。选第一个选项就成功一大步了,当然首先要意识到你是有选择权的。
关于方法,我自己总结下。希望通过此方法让自己也成为习惯性“牛人”,从一个软件做起,坚持下去应该不难。遇到感兴趣的、感觉有研究价值的领域。首先,搜集大量信息,并做好记录。然后,找到优质的学习资料认真学习并记录笔记。之后,就是大量的实践并记录心得体会。最后把所有资料、笔记、心得进行总结,理清思路做成教程。如此,自己能此方面应该有了自己系统的理解,也有了备忘,和有益他人的成果产出,再持续实践,记录,总结。不久,就超过大多数只会用的人,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此方法可拓展到各各领域。
“小白“——>研究学习(笔记)——>实践(经验)<——>总结(教程)——>“牛人”
精通,也是一种习惯。
[1]微博原文:你们都太小瞧张震这个演员了:拍《赤壁》,为演孙权他熟读三国;拍《建党伟业》他又把民国史熟记于心;拍《深海寻人》,他考到了PADI潜水执照;拍《吴清源》,他的围棋已能压制专业三段;《一代宗师》杀青,他拿了全国八极拳冠军;《聂隐娘》拍完,他学会了近身剑术…
作者:一肩月光
原文首发:http://www.jianshu.com/p/186a3dfc2412
欢迎转载,请保留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