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运用自身优势的人晋升快,人缘好等熠熠生辉的样子。其实我们也会在有意无意中使用到我们的优势才干,你找他的时候却经常找不到。
那可能是因为对优势的不了解和不知道如何制定个人优质发展策略。
01 形成个人才干画像
古希腊人认为优势才干是你身边看不见的“守护神”,他会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暗中帮助你守护你。如果你要召唤它,你需要清晰地喊出这个拥有独特力量神的名字。
才干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是“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有才干,就好像隐藏在身边的守护神一样,虽然他能保护你,但是你无法召唤,一直到你能清楚地识别和认出他们。
我们用测评、SIGN等很多方式,总算是知道了他们的名字,今天我们进一步让他们现身,看清楚他们的形象,了解他们的脾气,也知道他们的弱点,这样你能更好地调用你的守护神。
知道了才干守护神后,还需用4个问题进一步勾勒关于才干的画像。如果有测评,你会在测评报告上找到很多类似的线索。
1.在哪用?
环境和领域:我的这个优势,在什么领域适合用?(项目的哪个阶段? 什么专业领域?)
2.对内:在个人成长方面怎么用?
我的这个优势,如何帮助我更快地成长?
3.对外:在为人处事、管理方面怎么用?
我的这个优势,在我做事、做人、管理时应该关注哪些重点?
4.如何防止滥用?
我的这个优势有什么阴暗面?我该用什么方式规避?找谁支持下?
前面三个很好,内在逻辑基于能力模型。选择合适的领域(生涯规划、职业定位);以自我成长为核心,围绕的是产品能力(专业技能,做事能力)、媒体能力(传播能力,影响力)、运营能力(领导管理,做人能力)。
知道自身才干,并且清晰勾勒出才干画像后,形成才干卡片。等你集齐了3-5张卡片后,你的工作领域、自我管理、做事方式和支持系统基本就都显现出来了。你可以打印出来,随身携带,甚至做成桌牌放在桌面上。
02 管劣势扬优势
优势那么好,可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一定会有劣势的,当处理不好时也许比优势的伤害更大。
之前文章讲新木桶原理时,讲到管理短板需要找到自己自己的弱点是什么,这种影响很大的短板一定要提升到及格分。
这样他人才不会把关注点在投射到你的短板上,而是会把关注点放在你的优势上,产生更大的效益,也愿意让其他人辅助弥补你的短板。
那如何管理我们的劣势呢?劣势管理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更换圈层,管控劣势
我们经常苦闷的事情,就是自我的优势和他们比较时,是劣势。
优势的定义是“持续地近乎完美的表现,持续地产生积极成果的能力” ,所以优势的三个要素:近乎完美的表现、持续的能力、积极的成果。
也就是说,优势并不许诺你要比别人强。
优势的定义是“持续地近乎完美的表现,持续地产生积极成果的能力”,竞争优势则是:“在一个竞争中,相对于其他选手的明显优势”。
优势=才干X投入 ,所以即使在你最优势的领域,都一定有人比你投入更多,起步更早,所以有人比你强,是天经地义的事。
相对他人来说是劣势,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优势。因为不看速度,看加速度 。短期之内虽然没法赶超,但是如果是自己才干和优势领域,你的加速度会越来越快,有机会在中长跑中超越仅仅靠努力的人。
除了聚焦于自我优势,还有一个是进入专业圈子。
很多人觉得自己有音乐、文学、美术、PPT的天赋,但因为没有进入专业的圈子,你优势的发挥也不能发挥地极致。
真正的顶级专业选手,在一群圈外人那里,你只需要投入一点,就已经有了优势。所以可以多关注你想要进去圈子的高手留言,见多了高质量的圈子,对自我优势比他人来说是劣势的想法就不止步前,而是不断前进,超越自我,最后超越了他人。
真正的天赋和优势,需要被真正的检验。在这之前,优势更多只是表现为热情,你一定要走过:接触天赋-识别天赋-投资天赋-获得认同这四个阶段。可以加速,不能跨越。
第二重:创造机制,管控劣势
刚进入优势领域学习的人,会发现自己的优势有矛盾,比如一方面有“做事要做到 完美 ”的才干,但同时又有“总是能和谐地 适应 环境”的才干。这会很纠结,自己想做到100分,但是适应大家的水平后,做到80分也很舒服,我觉得自己是个矛盾的人。
有矛盾时,可以这样问自己:“适应和完美有没有统一的机会?”
适应力强不要紧,但往上适应,别往下适应,慢慢地完美就和适应形成了完美的协作关系。
这个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设立机制:一方面在流程中就留出 “创意”和“分析”的环节 ,在执行前增加一个策划期,在执行后增加一个复盘环节。另一方面在身边 找到策划和复盘的高手 ,并去参与这两个环节。
找到合作者是机制、创造流程是机制、花费更多的时间、心力,更认真地对待也是机制。千万别对自己说我就是不行。前面提到过,认真就有60分,努力就有80分。只要态度端正,刻意练习,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达到80分,80分也就够了。
第三重境界:接纳劣势,转化优势
作家余华在自传里提到:“我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十年里完成自己的小学和中学课程,这样的经历让我的成长丰富多彩;可是在学习上,我虚度年华——我当时认识的汉字其实不多,不过仍然可以应付自己的写作。多年以后,中国的批评家纷纷赞扬我的叙述语言简洁,我开玩笑地告诉他们: ‘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 ”
后来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了英文出版,西方人认为他的语言很像海明威。其实,海明威认识的单词,也不多。 正是因为词汇量的缺乏,所以才努力让简单的字能表达更多。
许多伟大的英语作家,往往英语都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尤其是诗人。纪伯伦是黎巴嫩人、而泰戈尔是印度人,当这些“外乡人”开始写作,有着天生的“距离感”和“不熟悉”;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反而产生了一种“新奇的质朴”,让他们的文字成为英语世界的经典。
弱点、缺点是一枚硬币,当你走到事情的另一面,你会发现它往往会带来一些优点,等你完全接纳了缺点,也就看到了优点。当这个缺点彻底被你转化成一种特点,你就把自己的弱势彻底转化了。
走到劣势的阳光面,从劣势中培养优势,从污泥中长出莲花。
小结,管劣势扬优势不是要将劣势全部扭转为优势,而是聚焦自身优势更换圈层,抑或创造机制去管控劣势,而最高的境界是不排斥劣势,去接纳它,发现好的一面。
03 才干优势地图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所说的优劣势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在我们知道的优势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而在其他环境中又有其他的优势展现,我们自己本身不清楚的。因此在不断自我发挥优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没有一个模型能概括总结呢?
这个模型就是才干优势地图模型。如果把自己的优势按照“为人所知-不为人知”“自知-不自知”这四个要素做个象限排布,会出现下面的图像。
自知-为人所知:开放区
这些才华你和大家都知道,应该玩命用,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自知-不为人知:隐藏区
这意味着你有一些才华没有得到施展,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施展。
只要是自知的部分,都可以通过SIGN、自我观察和回顾的方式独立获得。测评也是一个系统的梳理方式。
但是不自知的部分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外界反馈来“照镜子”。
不自知-为人所知:盲区
盲区就是那些别人觉得“你好厉害啊,怎么做到的”,你说“是吗?”的领域。你也许太“自然而然”,导致没有感觉,但别人看得很清楚!
“别人认为的我的优势,和自我认知差别很多,到底谁才是对的?”这个属于盲区,我们可以获取他人的反馈来持续探索,能转化为开放区对于优势的发挥有助力作用。
不自知-不为人知:潜力区
这部分谁也不知道,测评也无法测出来,只能靠你持续地探索未知事物,并且对自己的状态保持开放,保持觉察。
一般来说,测评能覆盖“开放区“和“隐藏区”。他人反馈能覆盖“盲区“。不断的尝试和探索,能开发“潜力区”。
开放区与隐藏区的把控较为容易,盲区与潜力区要花费的时间较多转为自知难度较大,为此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投入在自知区域。
因为才干优势会随着时间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测试,重复、稳定出现的是自己的核心才干。
通过才干优势地图,我们知道了要把自知的才干应用于工作,但并不是才干优势与工作100%匹配的。
各个测评对于优势才干的描述,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是关于“才干”的描述,而非具体的工作事项。
也就是说,这种“自然而然的思维、行动和感受的模式”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他的应用范围很广,你的才干可以通过萃取迁移和组合,应用在大部分工作中。
优势能运用到大部分领域去, 优势更多是一种“副词”而不是“名词”,是做事情的方式,而不是某个事情本身。 你也许因为有了“学习”的优势,而获得了“英语好”的语言学习优势。
从另一方面看,优势和工作的确有相关性大小之分。最好的情况是你工作中有70-80%的时间在使用你的优势,这是你这个阶段最好的选择,盯紧这些优势。
大部分人使用优势的时间比例在30-50%,但是已经足够你在职业中变得优秀。你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结合当前工作、创造条件打磨你这个天赋和优势的领域、环节,为进入更加适合的领域做好准备。
最糟糕的情况是你的优势和整个职业完全相悖,你的职业需要你严谨、偏偏你天生脑洞 多;你的职业需要你感性,你却最喜欢严谨清晰。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转换一个职位。
04 三步制定个人优势发展策略
有句话说的好,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对于个人发展而言,“战略”也至关重要。
在工作与自身优势能匹配的时候是最好的,不能匹配的时候,依然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制定个人发展三步策略。
以一个咨询项目经理A的实际案例作分析:
第一步:分析客户需求:哪些是客户的痛点?
一般来说,客户有两种,一种是内部客户,就是你的老板,他决定了你在公司的发展,你能获得多少资源;一种是外部客户,,以外部客户为导向的,一般都是客户认可你了,你的老板自然也会认可你。
以外部客户客户为例,A根据以往公司做的主要咨询项目进行梳理,客户的主要痛点主要为三点:
第一类:涉及内部利益分配,所以内部团队摆不平,想借助第三方当枪手;
第二类:土豪,尤其是一些垄断性国企,找咨询公司做套方案,在上级单位面前显摆业绩;
第三类:真正在发展中遇到管理问题,希望借助咨询公司的专业经验以寻求解决方案。
2.匹配自我价值:在这些痛点中,我可以解决哪个/哪些?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甚至在咨询从业人士的思维定式里,都会觉得,做咨询所需要的能力是差不多的,无非是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些。
同样是做咨询,服务这三类客户所需要的能力大不相同,A简单列了一些:
第一类: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政治敏感度、从业多年的资历、让人信服的外在形象等等;
第二类:社交能力、营销和包装解决方案的能力、熟悉体制内套路等等;
第三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成就感驱动等等。
匹配自我价值:A对自己的优、劣势非常清楚,如没在体制内待过,不喜欢社交,思路很快、很清晰,喜欢钻研,喜欢挑战。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最匹配的是第三类。这时可仔细回顾了一下服务过的客户,确定第三类客户匹配度最高,项目也能更成功。
3.大力投入资源:针对这个/这些痛点,匹配各项资源,细化相应措施。
确定主攻第三类客户后,因为A自己本身只是一个项目经理,不能决定跟进或放弃哪些客户,只能服从分配,也就是优势与客户需求匹配度不高时。
这时A做了这些举措:
第一 前期介入
A主动帮老大们写项目建议书,跟着他们去谈项目。这样,A就能够知道公司现在有什么样的项目、这些客户是什么类型。然后,A会非常积极地跟进自己的目标客户,并且把自身的优、劣势跟负责谈项目的老大沟通,尽力让他把这个客户分给A。同时也是兼顾着不是目标的客户。
第二 提升自己
花很多时间研究行业案例,针对公司业务比较多的行业,重点去研究那个行业的案例,了解他们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洞见和案例。
第三 服务客户
帮客户做项目的时候,不仅做方案,还在客户实施的过程中,让他们来找A咨询。这样,这位精力比其他咨询顾问多了实践经验。而且后来发现,客户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的时候,他愿意继续花钱来做实施辅助类的咨询项目。
调整策略之后,仅仅两年时间,最终结果是,这位咨询项目经理几乎是团队中唯一能够带领复杂项目的人,而且老客户都主动要求合作。其所服务的客户,二次合伙的比例比其他顾问高出3倍多。所以,后来一直顺利升到总监。
小结,在你发挥优势的过程中,有性格或能力等因素影响时,这时候可以通过问自己客户看重的是什么?在其看中的价值中,自我优势匹配的是什么?为了发挥更大的优势展现更大的价值,需要通过什么渠道使其看到你的价值?
总结: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和测试了解到自身的优势才干后,根据4个问题进一步勾勒才干画像,同时要管控好劣势风险。有了理论之后,要做的就是通过三步制定个人优势发展策略进行实践,以理论结合实战,加速优势效能。
今日精进
朋友对你三个正面评价的关键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