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上个月,闲暇之余被朋友拉着去逛胡同,两人一扎堆,冒冒失失闯进了一个神奇的巷子。
说它神奇,是因为这个巷子里,有一排神奇的屋子。那种感觉就像从1999年穿越到了2037年。要说“超时空同居”这地方再适合不过了。
不巧的是我没遇见陆鸣和谷小焦。巧的是,过两天又到520了,总说“情趣酒店”,会把姑娘们吓跑的。
这个地方藏着一家硬件、设计不输五星级酒店,但入住程序和体验感却区别于传统酒店的智能无人酒店。
“前门站到了。”
地铁门从两侧打开,刷卡走出c口。
心中默念:
“出站后步行约250米就可以到了。”
凭借一股莫名的自信跟感觉走,
最终:没找到扭院儿!
扭院儿
扭院儿,就是那个引爆设计界,
林志炫、马思纯在北京必去的四合院儿。
林志炫曾在节目里说:
要在台湾也有个像扭院儿一样的家就好了!
这倒好,一不小心走岔了。
走到了前门西河沿街159号,
半掩着的朱红漆门,
探头进去,
像瞬间转移进一个未来空间。
门外的活动栏上写着“叠院儿”三个字,
难不成这里是扭院儿的“姐妹篇”。
赶巧不巧,误打误撞,
还真是。
传说中的“皇城根下首个智能无人酒店”、
“未来感科技感爆棚的胡同酒店”。
关键是你怎么都想不到,
这里曾是青楼。
对!就是烟柳之地。
传统的砖瓦房,
和现代精钢混泥土的高楼,
层叠出现。
仿佛在1999年和2037年间来回穿越。
西河沿街,前门大栅栏这里,唯一开车还算宽敞的胡同。
苏联式混泥土连排砖房,旧铁红色木门,温润的黄光透过拱窗射向路边。告诉你:叠院儿到了。
若不是胡同里来来往往穿着21世纪衣服的行人操着京腔,唠着嗑,真以为自己就这样穿越去了旧时代。
和扭院儿一样,它的设计主人也是韩文强。10多年的时间,倾心于北京四合院的改造,大大小小的胡同,总能找到他的作品。
被誉为北京最美的四合院茶院的曲廊院,获奖无数。一下吸引了扭院儿主人王燕的眼球,于是有了前门下第一个四合院的改造。
这一来,加入隐世Hutel,叠院儿再次掀起“胡同酒店”的风暴。
如何在旧式的环境里,创造和未来有关的酒店居住体验空间?叠院儿算是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三进式的院落,层层递进。乍看保留了传统的中式感,却又瞬间落入了时空交错的错觉里。
670平方米的空间里,生出了在老建筑里对未来生活的理解。
南北之间加了坡顶建筑,创造层次感
入口接待处,
很多客人埋头看着手机。
这是一家智能无人酒店。
从预定、入住,
到退房和完成支付,
全是线上自主完成。
前台转个弯,
是开放式的餐厅。
落地的玻璃窗,
透过窗外是胡同老式的街道和建筑。
保留了老木头横梁屋顶,
原木的桌椅制造。
设计上却还原了,
现代人喜爱的极简风格。
雾化的窗子,
却不经意间营造了科幻梦幻感。
中间是个狭窄的庭院,
行走的人影,倒影在屋檐,
加上雾化的玻璃,
总以为一头栽进了美国科幻大片。
白砂碎石、细竹,
一字长条排开,
远看像穿过层层镜像,
人可以随时消失在某道玻璃背后。
终于在雾化玻璃间,
找到了客房入口。
狭窄的楼梯过道,
却看不到延伸进去的空间。
除了原木的墙和地面!
就是白墙白地面的转变。
多不出第三种颜色。
狭窄的过道,
抬头却是双倍高的层高,
光是从墙中间射出。
有种未来影院和图书馆的气质。
7间房,都隐藏在最深处两层楼里。
全部采用手机自助选房,
智能门锁开房,
以及妥妥的人脸识别技术。
楼下四间房,楼上三间,
每一间都有竹林独院。
清晨的阳光照进屋内,
斑驳的竹影斜射在原木墙面。
客房内全部采用智能家电。
少一分是过去冗杂凌乱的家居,
多一分是未来的方便和极简。
雾化玻璃还能起到隔断空间的作用。
浴缸、洗脸台、橱柜、
窗帘、地面,
清一色的纯白。
迎着阳光,来一次泡泡浴。
凝视透明的气泡在阳光里变化的色彩。
清晨,撩开窗帘,
远处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国歌声,
飘远而来。
透过玻璃向远方眺望,
正阳门城楼从模糊到清晰,
隐约中,
眼前脚下这条胡同的历史变迁,
有如电影画面一帧帧,
迅速在脑海中滚动、拉长。
可别小瞧了这个安静的,
放佛下一秒就会存在于外太空的酒店。
一声木吉他,
一句甜蜜的女声,
打破空气里的宁静。
团队会议、产品发布会、媒体答谢会、
生日派对、宴会酒会......
各种前端形式的活动都可以在会客厅租借使用。
以往的青楼,
如今有了这样的生命活力,
让很多人诧异。
你有想过,
餐桌上牛排和虫草汤的搭配吗?
有玩过,
把北京烤鸭搞成分子料理的形式吗?
前门从来不缺吃饭的地儿,
但所有未来新鲜的体验,
在叠院儿都可以尝试到。
从吃到住,从不缺席。这就是叠院儿,一个长在六百多年历史胡同里,
生出未来生活体验感的无人智能酒店。
没了青楼的身影,
没了传统酒店的气息,
科技感爆棚的酒店也可以隐身在胡同里。
而它只是一个开始,
胡同酒店,未来科技酒店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