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上次我们从总体上说了将值得说的好好说、以及故事的卖点、功能、受众等。这次我们说下故事中的情境、故事力(主角、情感(素材、故事技术)、感召)
1、情境
整篇故事我们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情境?
情境一定是生活化的,受众能够感受到的,说白了就是代入感要强。
正向还是反向的?一般来说正向情境是受众最喜欢的也是最向往的。
2、故事力:人物情感经历感召读者
这句话里包含三个关键词,一个是人物即故事的主角,一个是情感经历;还有一个是感召。
(1)人物—主角
“主角是带领读者进入故事的航天飞机”。
读者会将所有情感投注在主角身上,所以我们必须确保一件事:“读者并不讨厌主角。”
中长篇的故事,只要读者觉得这个主角不讨喜,很容易就会放弃不看了。因为他的情感无处投射,所以也无法融入故事情境。
如果可以,最好能让读者一开始就能认同或支持主角。只要开场先做到这一点,故事就立刻成功了一半。
所以,你的主角设定非常关键!
(2)情感
李洛克说:让道理能无痛进入人心的,是故事中的情感。情感包裹了道理,让我们可以顺畅地吞下。
如何让故事有有一个好的情感历程呢?
好故事、好情感来自好素材,好素材来自留心记录,挖掘细节。
“小到在网上读一篇短文、看一张照片,大到整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消费流程,都是你打造情感历程的场所”。
故事技术
什么是故事技术?
根据李洛克的理论,故事技术是为了圆满人物的情感历程服务。它的作用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让读者为人物的这个情感历程感到满足。故事技术有很多,比如像结构、细节、象征、删减等。
确定主题
好故事应该有个主题(启发、感悟),故事结局就是主题的呈现。确定主题书中提到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主题为先”的构思法,先想好自己想要传达什么,想获得什么效果。有了明确意图再来构思故事,写作会更有方向。
故事的主题,跟故事结局直接相关。我们会从故事中的因果得到启示,而结局通常会是故事中的最后一个因果。
就算我们写故事时没有先默认主题,只是想写出过去某段有趣的经历,但只要故事最后有因果,有结局,读者通常还是能从中得到感悟的。无论你有没有刻意设计,结局的定论几乎等于主题。
当我们有了结尾,故事有了方向或目的地,从开场到结尾,就可以拉出一条大致的故事预定轨道,中间再慢慢慢铺放有趣的事迹素材
如果部分素材或细节无助于我们想获得的效果,甚至有反效果,那就应该修改删除。
故事感动程度的关键在选材。所以故事素材的搜集非常重要,当你留意到有可能发展成故事的信息,记得再往下了解,挖掘更多细节。
当你觉得这段素材可能牵涉人物处境的改变转折时,记得多问一些当时的细节与心态,这样本来平淡的内容也能瞬间发光。
(3)、感召
这条是我自己加上去的,因为我们必须知道故事的最终目的和作用就是有感召力。
““说故事”对人的影响太强大了,有时强大到不可理喻”。
而我们认为故事之所以有嚼劲,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故事会让我们有“预判能力”,能让我们从中悟出某种道理。
李说“如果说“故事”是“营销”的手段,那在故事中,“情感”就是“说服”的手段”。
所以说一个好的情感历程是你的故事是否有感召力的决定因素。
齐帆齐第2期28天(2)篇 128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