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关注的你

自己写的诗,我大多是不满意的。可是偶尔有几个句子,我若觉得好,一般读者都喜欢。只是这样的句子,太难得。这几年,我没看几本书,现在脑子里的书都是中学时期读的几本,大学后看的小说,很多称不上是文学作品。

在简书读的诗不多,一般一位作者的作品,我会多看几篇再评论。工作中,总被要求读书,做读书分享,我也照做,却不觉得这是读书。

读书,要懒洋洋地读才好,瘫在沙发上、坐在飘窗上、窝在公车上读才好。要读个一年半载,才读得完。

到了简书,才听说了木心、余秀华。对于诗人的印象,从来只有艾青、海子、郑愁予、舒婷……也曾问自己,是不是读得太少了,所以强迫自己买书来看,可悲的是,一个字都看不进。

为此懊恼过,觉得自己会被诗抛弃。慢慢地,认命了,发现读书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大概这就是所谓的阿Q精神。自己看不进书,觉得别人也是看不进的。

直到有一天,朋友给我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这夸下海口的话我说不出,但是我却真的发现,与人相处,确实需要学问。那些在书中的滋味,不也来自于这人生百态。

而书中的爱恨情仇,也是作者的幻想,我行走在人群中,借着自己的幻想,写了些爱恨情仇。所以我发现写小说才是难事,写诗的时候可以偷工减料,小说却不行,写诗可以模棱两可,小说叙述的时候却不行。

所以我放弃了写诗,有几年的光景。重新拾起,是去年末了。要说所谓的“诗龄”,我应该有半岁。我重新认识诗,认真对待诗,大约有半年了。

有的还没写完就删了,觉得注定成不了诗。有的写着写着,就犹豫了,最后还是勉强结尾,知道有些瑕疵,却无论如何也改不了。

和人一样,生来如此,你强迫它也是改不了秉性的。

所以,我以为,诗由心生,有感而发。诗品如人品,人品好的,若是喜欢诗,钻研一阵子,也总能写出样子。人品不好的,再怎么有才情,也不值得一读。

所以有人说我乖僻,受人“关注”,却不回关。

前不久写了一个句子,也是我近期相对满意的句子:

我的世界,向来只有心上人和陌生人,哪里来的友人。

我关注的人,他们写的作品,总有些耐读的。他们,都是真正心存热爱的人,也许,没有你看起来那么炽烈。我个人,是极佩服他们的。

有些美好的人,我还来不及仔细端详,有缘自不会错过。若你相信我来,便等。

消失了几日,觉得心里轻巧了许多,身体却现实地沉了。耳风说,一周之期已到,你可以归来。我仿佛看到他在大门口迎接我,就站在我的院子里,篱笆围了一棵梧桐树。

我回:不急。

不急,下班回来,坐伊藤班车,还是倒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它总能等到我。小区门口下车,看到了不得了的景色,耳边是循环的歌,刚好有几片叶子从我的眼前滑落,在草坪上滚了几圈。

我问自己:梅,你有多久没听过千里之外的鸽哨声了?

这天空,你和那么多人,曾抬头仰望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记得那张夜行么?
曾在梦里出现过的灯

《少年锦时》——赵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