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toc]
01 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
人类最主要的动机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因为这种生命的意义是独特的,它只是并且只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满足了自己追求意义的独特愿望。)
次一级原因:我们希望通过直面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来让内心的焦虑暴躁厌倦等得以安放。
但人对意义的追求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但这种紧张恰恰是正常且有必要的,因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 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即使你正遭受着苦难)正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的人,并能生存。”
追求生命意义过程中这种紧张是什么?
首先不断的追问会让我们紧张,但这种紧张是正常的和精神健康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说是我们对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说是我们当下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为什么即使会造成紧张人也会本能性地追寻生命之意义?
因为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正如你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的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你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而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动力”,它驱动着我们实现自我超越(从有待完成的意义,到意义所期待的主体)。
02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首先,对“生命之意义是什么”的探寻没有一个普遍性答案。 你没法从“生命的意义是活着亦或其它”中得到满足,就如同问一个大师棋手:“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因为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因此,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其次,对“生命之意义是什么”的寻问实际上被颠倒了。 从来都是我们在追问生命,生命之意义是什么;就如同我们在问上帝,你是谁?但生命的普遍性和独特性在于,是生命在向我们发问:它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提出了问题,而我们必须通过 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普遍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和存在之意义;独特性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你必须自己去完成,并且生命也是唯一的。
你问上帝,你是谁?没有答案,上帝就是上帝。重要的不是问上帝是谁,而是你是谁?重要的不是问抽象的生命的意义,而是生命给我们提出独特问题时,我如何回答生命的提问,而这就是你生命的意义。
再有,对生命之意义的回答(发现)不是在内心而是在世界当中的。 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你之所以是你,是你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而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人要担负起责任。
人面对生命给我们的提问:生命之意义是什么时,在这些特殊时刻,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总是指向某种意义或者他人的(社会关系)。而要想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实现自我存在之超越,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而弗兰克尔认为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无独有偶,印度教认为人有四个层次的追求,第一层次是享乐,第二层次是世俗的成功,第三层次是责任,在奉献自己的过程实现自我,第四层次解脱。
03 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本身永远不会消失。
一方面,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从人必然会死亡来看,死是自己身体的死亡,自己存在过的意义并不会被死亡剥夺。
有人说,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我们对死亡好像没什么感受,那是因为父母挡在中间。所有我们看到的死亡,听到的别人离世的消息,对我们的冲击都不会特别明显,我们感觉那不过是一个个的人消失了,只有等到父母过世的那一刻,我们才会直面死亡本身。
因此,对待生命,人应当承担起责任,
弗兰克尔给出三种发现生命之意义的方式: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通过获得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通过爱,去看到他的本质特性,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去使他实现全部的潜能)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苦难之意义
人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名年迈的、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全科医生向我咨询,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她在两年前去世,他爱她胜过世上的一切)。我怎么才能帮助他呢?我该告诉他些什么?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说别的,而是对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医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啊,”他说,“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我马上回答:“你看医生,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没再说话,摇了摇头,悄然离开了我的办公室。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比如牺牲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因为当他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并将这种意义保持到了最后。但是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04 总结:活出生命的意义
一切自由、一切真理和一切意义都依赖于个人做出并实施的选择。——维克多·弗兰克尔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拥有:
- 意志的自由(the freedom of will)——对生活进行态度上的自由选择
- 追求意义的意志(the will to meaning)——人类最本能的动力(无论何种生活环境下都要探究生命的意义)
- 生命的意义(the meaning of life)——生命对我们的提问,我们在生活中通过行动、爱和痛苦理解意义(担负起责任)
而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一面是自由,一面是责任,面对生命的提问,在自由选择的同时担负起责任,去活出自己生命之意义。
我们总是在多种现实可能中做出选择,哪些可以不予理会,哪些应当努力实现,哪个选择一旦成为现实就变成了“时间驿站中不朽的印记”。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最后用作者的一段话形象描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样的?
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
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没有必要嫉妒年轻人,更没有必要为虚度的青春懊悔。
他为什么要嫉妒年轻人呢?嫉妒年轻人所拥有的可能性和潜在的远大前程吗?
“不,谢谢你”,他会这么想,“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Change
2021-08-29 00:37:23 by桃花芯木
索引
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郭城《人间行走:向着通透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