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 阅读写作100天
特别喜欢蒋勋老师的作品,不管是细说红楼,还是孤独六讲,作品本身喜欢,老师的声音喜欢,从书中自我反省的态度我更是喜欢,听完读完后,就像在和一位经历了繁华百态依旧可爱温暖的人生智者在聊天,所以今天想说说孤独六讲。
孤独,无处不在。
也许是上帝惩罚人类的一种方式。当我们拥有智慧的时候,孤独就不可避免。
每个人都感受过孤独感,然而每个人面对孤独感的感受都不一样。大部分人都是逃避,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会去面对。
当人们面对孤独的时候,会感到不自在,会害怕这样的感受再次到来。也许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是一种群居动物,这种天性到了21世纪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无法从我们身上消失——当一个群居性的动物独处的时候,是彷徨失措的,更甚至于会心哀致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习惯于群居的动物们上面看到。
我们会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孤独?
我觉得,正是我们处于群体的时候,才能感到深刻的孤独;正是我们和亲密的人相处的时候,才能感到深刻的孤独。
不知道大家有没试过,当你和你的朋友们说话,但是你的朋友们并不能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当你慷慨激昂的时候换来的却是一片沉静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感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即使是身边亲密的人,也是无法完全了解我的。”
想得而不能得,想说而不能说,想被人关心而没有,默默独自承受,也许这就是一种孤独感?
寂寞非孤独
《孤独六讲》里面,对寂寞以及孤独这两种不同的感受,做出了明确的解析以及对比。
孤独不等于寂寞,寂寞不等于孤独。
寂寞与孤独的表现形式虽然都一样——一种离群的感觉,然而无论从心理感受,还是从人对离群的反应来看,都截然不同。
寂寞,等于向外寻求回应而不能,就觉得这个世界再没能回应。
孤独,等于不向外寻求回应而反观自身,向内寻求回应而圆满。
我们可以在很多画作上都会感受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对孤独的诠释,我只挑我比较熟悉的中国水墨画来说,在中国水墨画中的人物画里面,很少是有很多人出现在同一张画布上,反而一些风景画有很多人都在同一张画布上,比如《清明上河图》。
古人们画弥勒佛、画陶潜、画天仙、画得道之士,都会让他们孤独然后并显露出一种怡然自得的表情。
如果是一个寂寞的人,他怎么可能觉得快乐?他总是觉得没人理解自己,没人看到自己,没人关心自己,自己因没有关注似乎不曾存在,因而内心悲凉。他们悲凉的原因是因为,他忘了当这个世界没有别的人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个自己存在。
人因孤独而圆满
如果人人都肯面对自己的孤独感,而不是选择逃避,也许这个世界很多问题就不会发生,至少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就不会出现。
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习惯在群体里面的生活(东方人尤甚),我们习惯了身边有人的存在,即使他与你根本上是绝缘的,但是只要有一个人在,都会令自己的感觉好受些;因此,我们还未能习惯面对自己。
孤独,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个能让我们好好面对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