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专制型师生关系中,虽然教师责任心强,但不讲求方式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意愿和与学生的合作,师生交往缺乏情感因素,难以形成互尊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为政以德”,善于与学生交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这才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反思中……)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是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其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注释
1、所以:所做事情的动机。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sōu):隐藏、藏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做事时的心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隐藏得了什么呢?”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