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学.....”儿子站在餐椅上,披着外套,裤子还未穿好,一副欲哭却无泪的表情。我心中一阵烦躁,觉得他都大班了还在要不要上学的问题上反反复复,经常流露“翘课”的想法。当下我的对策是:带个馒头直接抱他出发,先动起来,然后在路上慢慢说服,说得通就说得通,说不通就抱到幼儿园,船到桥头木已成舟,在老师同学面前他会克制住情绪,然后入园。
就在我还在拿包时,听见老婆在劝他,大致讲了三点:一是说快上小学了,幼儿园再过几个月就结束了,爸爸妈妈都很想回到过去上学可是机会不在,不像迪士尼,去过一次后还可以去,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回头了,要好好珍惜幼儿园的时光;二是说今天是周四,再上两天就到周末,周末就可以出去玩;三是上幼儿园可以和好朋友李梓晨等一起玩。
儿子的脸渐渐舒展,说:可是最近李梓晨都不跟我玩。老婆说:那放学后你问问他,妈妈跟你一起去。儿子说:可能是上次我不去他家玩,然后他就不跟我玩了。老婆安慰:没关系,妈妈陪你一起去游乐园那边问问。儿子点点头,说:“我要吃红糖馒头”。
然后老婆就拿了书包,袜子给他,接下来就很顺利地进入到上学前流程。
我反思对比了一下我和老婆的处理方式,明白了为什么儿子受委屈生气伤心时想要的都是妈妈而不是我——她更耐心,会倾听会解释会安慰还会一起帮忙解决问题。
对他不想上学这件事,我产生了急躁情绪,原因有三:一是我上班要迟到,如果拖下去,送他上学后再去单位,妥妥地迟到十五分钟以上;二是他感冒在家歇了一周,然后就放纵自我,每日玩手机超2小时,我对此不满,把他不想去上学归因于想留在家里看手机,而在幼儿园不能看手机;三是最近老婆的学习时间大大被缩减,在不看手机的居家时间,儿子会不定时地打扰老婆,要求陪玩或者再看手机。我的解决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完全从自我角度出发,没有站在儿子的角度,不想去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真的是想看手机吗?可是每当有春游、足球课的时候,他都很愿意去参与。会不会是在幼儿园有什么不愉快的回忆?在逃避什么?我都没有去了解。
而老婆的处理手段明显比较高明:首先会在他情绪起伏时用抱抱等肢体接触缓和他的情绪,然后说明要上学的必要性,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缓解他的忧虑,最后还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给了个台阶让他下。
反思平日的育儿过程,我的归因方式比较内在,认为产生情绪的原因就是单一化的无理取闹,没有从更多的方面找原因,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而且自己的情绪会不稳,容易火大,想迅速解决问题。而老婆常常是耐心向儿子解释原因,和儿子站在同一方向来考虑问题,一边抱着他一边解释为什么做这个事不行。
现在的偷懒在未来都会数倍奉还,育儿也是如此。之前对于儿子电子设备的使用没有进行规范,导致他玩手机都有点儿上瘾,现在愈来愈难地控制。
而英语学习,饮食起居,身体锻炼都是老婆一手抓,我在育儿上太过放养和佛系,都是被动地听之任之,没有具体规划和方向。
虽然平常在陪玩时很认真,嘻嘻哈哈地做各种游戏,但是从整体育儿规划上没有针对性地培养,如语言学习,身体锻炼,艺术熏陶,逻辑培养,科学精神…我加入了育儿小组也没有好好学习,将理论用于实践,觉得没有时间,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还是要及时地规划自己的独处时间(早晨),工作时间(白天)和家庭时间(晚上),提高效率,挤出时间陪陪家人。
不能责怪老婆给儿子买买买了,毕竟在育儿道路上,她都有思考和行动,而我都是原地不动。育儿要父母平衡,双方为孩子营造幸福的原生家庭才行。
老婆,谢谢你,育儿路上,多亏有你!我会catch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