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六神磊磊的文章应该是一个机缘巧合,那一年闺女上四年级,《六神磊磊读唐诗》这本书被作为生日礼物成了她的藏书。起初,我对它并没有太多感触,感觉唐诗离我太远,于是,果断选择了暂时搁置。
后来郭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启了每天的李白晨诵课程,我也慢慢陶醉其中,便主动从书堆里找出被尘封已久的那本书,决定一睹其“芳容”。
这一打开,居然让我深深爱上了唐诗,更爱上了六神磊磊的所有文章。
这本书的作者是六神磊磊(原名王晓磊),他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轨迹,紧贴大唐历史,再加以丰富的细节,把一个个早已成为历史的诗人在读者面前鲜活明亮起来。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谈笑之间就把诗歌的背景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浅显易懂,令人回味无穷。
他能够用诙谐的语言调侃唐代诗人那些事及唐诗的种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还会发出一声感叹:原来李白、杜甫的生活居然是这个样子的。瞬间感觉这些人离我们好近。
历史小说家史杰鹏这样评价他:唐诗比他熟的,远没他文采好;比他文采好的,唐诗远没他熟。这是我平生所见有关唐诗可读性最强,见解最精辟的书。读完这本书,你对唐代那个诗歌的锦绣之世,将会有不亚于专业程度的了解。
对于他文章的喜欢,还源于金庸全套书籍的海量阅读。
自从被金庸这股龙卷风卷入其中后,只要听到孩子们谈论其中的人物或杂事,我必参与,言论一番。有时候尽管理解有误,但也其乐无穷。能和孩子们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也是一种幸福。
后来在百度上打出了“六神磊磊”四个字,当时只为了解这个人,结果意外发现居然有一个天大的礼物降临我的眼前——《六神磊磊读金庸》!
哈哈!这不正是我的最爱吗? 迫不及待这个关注公众号,一篇篇文章逐次打开, 贪婪浏览。当文章中曾经熟悉的名字再次出现在眼前时,一股既视感油然而生。思绪跟着文中的人物评析时而喜,时而悲。产生同频共振的时候忍不住还要连连点头,遇到主人公遭遇不平后的背景分析时,也会替ta扼腕叹息。
回归话题,六神磊磊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令我对他情有独钟?!
出于对他的好奇,度娘可是帮了我的大忙。
他是一个草根英雄,语言幽默中不失犀利,对人物的分析句句在理,段段在情。而他的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及《六神磊磊读唐诗》更是网红公众号,拥有粉丝近千万,点击量篇篇十万加,成功霸屏那也是很自然的事。他的文章真正书写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趣。
当一鼓作气把这位男神的所有文章拜读结束后,便开始了每天的期待,只要发现有更新,无论多忙,必定见缝插针一睹为快。
半年前,居然发现迟迟等不到心动的文章出现,立即再次麻烦见多识广的度娘,才发现居然暂时被封号了。伤心又能如何,还是慢慢等待他再次出山带给我的惊喜吧。
在等待中,度娘又向我推荐了一个他和现代诗人余秀华同台朗诵的独特诗歌。说它独特是因为六神磊磊把余秀华的有关诗句用古诗的形式逐句翻译,合情,合理,合适宜。
正因为这样,我又结识了这位伟大的余诗人。虽然对她的诗歌有时候读的是懵懵懂懂,但是她的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已经深深打动了我。
因为对六神的极度崇拜,我在写作中曾经多次想要“东施效颦”,虽然偶尔的一默有点儿牵强,但是至少有勇气尝试,已经令自己欣喜不已。常言说的好,做事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此时自恋情结尤为严重。)。
不敢奢求自己也能成为如六神般的人物,能做他的跟班也是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