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校协同育人步调是否一致。如果二者不能够协调有序的进行,那么我们的教育成果就犹如在沙滩上建高楼一样,结果就是失望而归。
那么,如何建设良好的家校共育关系呢?
我认为,首先是家校畅通的交流很重要。客观上来讲,受制于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们所在家庭的育人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建设良好的家校共育之前,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在相互理解,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共同规划育人目标,设计育人路径,携手同行,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教师应该发挥专业优势。在育人这项工作中,教师无疑是最具有专业水平的一个群体,所以此项工作必须要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引领整个育人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我们仅凭从学校里习得的那些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专业知识,积极探索新的育人路径,并将之用来教育好学生,传递给家长。
第三,不断对家长进行育人指导。学生是发展变化中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必须要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发生变化。但事实上很多家长教育理念和方法,明显滞后于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展,导致亲子关系不断紧张甚至恶化,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叛逆现象的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给予家长教育方法的指导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让家长们,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学会与孩子智慧的交流。
第四,成立家委会,让有精力,有热心,有需求的家长参与到班级,学校的育人工作中来,一方面可以了解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参与到育人活动的设计,开发,实施等各环节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为学校的育人工作加油助力。
总之,良好的家校关系的构建,可以有力的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而此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也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施行,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民族和国家,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复兴梦的建设者和实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