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到底是道理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道理是不对的,那他传播的价值又在哪儿呢?如果道理是对的,那么就只剩下我们自己的问题了。那我都已经知道了这个道理,问题还在哪儿呢?在于是否为我所用。
每天的《新闻联播》里面都会出现的老茧话“要实事求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践出真知……“我们都能倒背如流。但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在实践中去运用去检验这些道理本身,有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机动的调整?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实操方式?
这也是看蛋总的书出来的一点感悟,已经不只一次听到他提到“实事求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取法其上得其中……”之类的思维方式。这些老生常谈,什么时候用起来了,什么时候发挥价值。不论在工作,生活,感情里的大小事,都可以帮助我们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大放小。
学会打仗的最快方式就是上战场,纸上谈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最好的学习也是在实践中学。不断的训练,错的够多了,自然就会了。
失败乃成功之母。以前觉得这句话就是简单名言,可有多少人,真的能把他当成自己的信仰?将每一次失败的经验总结提炼调整,不断的进步,就是会一次次靠近成功啊。
蛋总还提了一个观点:完成比完美重要。无论如何,先行动起来。干就完事儿。干不好难道你还干不坏吗?有了坏的才有好的。有时候,一件事情只要开始干起来了,就会勾起周围人的抬杠欲,就会有人来纠正,来添砖加瓦,慢慢的,这件事儿就干成了。
我以前总是会限在“为什么“里面,追根溯源,回顾过去,然后沉浸在过去事物里边。过度用力思考“为什么“其实于当下无益。更多的应该去关注是什么和怎么办?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各个击破,才是缓解焦虑的最佳方案。
也谈努力,又是老话。绝大多人努力的程度,还达不到拼天赋的地步。奥运冠军是天才吗?他们的优秀是亿中挑一来衡量的。即使有优于常人的先天条件,也是需要不断的训练才能成为奥运冠军。所谓量变引发质变。想要做到专业必须要有量的积累。想要保持专业,也要保持量的训练。
Be fucking professional.诞总,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