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这场新冠肺炎,令世人惶恐不安。但也是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在很大程度有力助推了互联网下中国教育的迅猛发展。“网课”成了“人气最旺”的名词,“钉钉”响亮的名字人尽皆知。“新冠”更带来了授课方式的一场革命,各大媒体、机构也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各种云端培训,有力抗击疫情,助力教师“研”续成长。
最近接二连三聆听了几场公益讲座,感觉收获颇多,随花费数百元成为年会员,无奈发现欲听的项目仍是明码标价,甚感遗憾。近日,惊喜发现“千课万人”隆重推出一周的公益课堂,查看课程后收藏、推荐、聆听......
昨天晚上,“千课万人”公益讲座首场开播,聆听张敏华老师的《把握特点,落实素养,传承文化》一课,她主要针对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材编写特点提出了教学的建议。在讲座中指出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识字的方法途径多样,但识字要与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相结合,识字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相结合,识字与培养审美情趣相结合,识字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整场讲座理论指导与案例分享相结合,深感实用性很强。
回想,2018年自已首次任教一年级,面对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感觉沟通甚是受限;课本设计过于简单,寥寥数字就是一篇课文,教学设计简直是一头雾水。还好平行班多,可以这班听听,那班学学,也到处奔走观看学习,渐渐发现,对于一年级学生,适时创设情景更为重要,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参于学习,他们更容易集中精力,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也更彰显了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智慧。
疫情之下,居家工作,其实更多了教师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学校为开展好集体备课,同一年级进行联播授课,同事之间就有了更多听课磨课相互学习的机会;各类有关线上教学的研讨交流、课例征集、培训活动,则更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的再思考;在线名家课堂,风格迥异,精彩不断,给予专业引领;网络公益讲座,一语就能点醒梦中人,令我们醍醐灌顶。相信这都给不一样的超长假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色彩,足不出户,即可尽享精神大餐,这些都是疫情带来的别样收获。
“疫”样学习,一样收获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