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写作的初心很简单,就只是想说话而已。
每当下决心写篇文字,我顷刻之间就成为一个哑巴,千言万语在心头,张着嘴说着,却发现自己只能发出“啊、啊。。。”的奇怪的令人作呕的声音,于是更加用劲在喉咙上,额头血管暴起,满脸通红,然而,仍旧是该死的“啊 啊 啊”。
我不是哑巴,也不是文盲,受过高等教育,受过研究生教育。然而我厌恶写作,厌恶写任何东西,幸运的是,在学生阶段,每次的写作都被我混过去了。我一直骗自己,我从事理工科的教育,而写作是文学家的事,离我远着呢,这也不能算是骗,我应该就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写作的要求如影随形,要写论文,写课题申请书,写总结,哑巴要说话的痛苦就如梦魇一般不断上演。
我一度以为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单位里总有一些人,职称与学术水平就如水涨船高一般,远远高过我,不嫉妒但也让我喘不过气来。
然而,我并不是懒惰的人,直到最近的一次偶然,又一次不得不写一篇论文,提起笔,写出来的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读着写出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有呕吐的恶心感,我认为知道了答案了,原来,我厌恶写作的原因在于其实是厌恶我写出那些陈词滥调。
回想整个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老师一直告诉告诉我们怎样提出中心思想,包括那些经典的文章,荷塘月色,狂人日记等等,我从来没有认为这些文字好在哪里,那些所谓的解读充斥着诸如讴歌了体现出等等一些陈词滥调风干如木乃伊般的文字。教科书说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跟从自己的内心,要有教育意义的中心思想,让人感觉那些印成铅字的那些作者的内心不是如我之类的凡人可以望其项背的。
也许不该把责任推给僵化的教育体制,毕竟得到的远远比它的弊端要多得多,我应该做的是自己反省自己,自己提升自己。活到这个年纪应该这个觉悟该有了。
我开始一本一本的读关于写作的书,从村上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开始,《成为作家》《完全写作指南》《大师们的写作课》等等,以“作家”作为关键词,搜索当当,淘宝,买回家一本本地读,然后是一本本小说,散文。
逐渐感受到了文字的美,我在某个翻译版本《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到了这样的句子:
她声音里的涟漪是雨中的美酒,听得人飘飘欲仙,耳朵也跟着抑扬顿挫,总要隔一会儿回过神,才能细细咀嚼她说了些什么。她的面额上贴着一绺濡湿的发,像一抹黛色的墨,仟仟玉手沾了晶亮的雨露,在我牵她下车的时候。
然而,我在另一个版本中看到这样的句子:
她清脆婉转的声音就像一种特殊的滋补品,在蒙蒙细雨中益发令人舒畅。我不由自主地支起耳朵,先感受了一会儿那高低起伏的嗓音,然后才辨别出她的措辞,一绺潮湿的头发像一道油漆似的贴住她的面颊,当我伸手搀扶她时,发现她的手已被晶莹的水珠打湿了。
第一个版本中的句子就是诗,呈现的是超凡脱俗的美感,更加关键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韵律,读起来想一首美妙的歌。然而另一个翻译却如鬼片一样,呈现在眼前的是拖沓的陈词滥调。这只是随意调出一个段落来比较,整本书的翻译全部都是天壤之别,同时读着两个版本,我竟然产生一种感激之情,还有什么造物能让我如此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呢?
我如醍醐灌顶。
我看过无数的中国大学专业的理科教课书,那些教课书中充斥着僵化没有人味的语言,仿佛不是人而是机器写出来的,机器永远不会出错,永远abcd要点不会少也不会多,永远说着绝对正确的知识点,永远告诉你这个那个就是正确答案。然而那些东西都是某些伟大的著作中抄袭编写而来,可笑的是却被学生视为权威,可怜的学子们。
写作的初心是什么,作为大学理工科教师的我,要学会写作,要真正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听到学生,听到大众的声音,听从造物主的声音。
初心应该不仅仅是想说出话来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