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古代礼教传统下,父子有没有同舟的可能呢?
既然说“父子不同舟”,那么古代中国的父子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有没有同舟而行的可能呢?
众所所周知,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在中国占据了统治地位。儒家极其重视礼教,即所谓的三纲五常,三纲中有就“父为子纲”。
因此父子关系是维持传统伦常关系的重要一环,伦常要求父亲要成为子女的表率,子女则要对父亲恭敬和孝顺。《弟子规》中更有谆谆说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因此古时候父子之间不可能是一种平等的类似于朋友般的关系,一般有家教的家庭都有一个严厉的父亲,子女则对父亲绝对恭敬顺从,若敢顶撞父亲,则是忤逆不孝。因此,子女对父亲多半都是有畏惧之心的。
在父子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的情况下,即便没有“父子不同舟”的说法,父子也是不大可能同舟而行的。可以想象一下,在古代出远门必然舟车劳顿,如果父子同舟,万一出现突发情况,如果父亲决策错误,儿子又不能违拗他的意见,那岂不是要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因此还是不同舟的好。
3 “父子不同舟”的现实意义
现在很多人并不太在意“父子不同舟”这句俗语,父子同车同船出行,甚至一家几口同车出行的大有人在。尽管出现各类意外一般算是小概率事件,但意外也是不能忽略的,因此父子乘坐同一个交通工具出行,还是有很大风险的。
根据网络消息,2020年10月28日凌晨3时,山东青岛有一对渔民父子驾船出海后,一直没有回家,村民驾驶摩托艇出去寻找,发现了船只,人却不知所踪。当然这个消息再也没有下文了,也不知那对父子后来有没有平安回家。如果他们真的遭遇了不测,那岂不是正好应验了“父子不同舟”这句俗语吗?
类似的还有经常出现在网络上的各类一家数口同车出行遭遇车祸之类的新闻,都在说明着“父子不同舟”这句俗语确实是有深刻道理的,应该是古人在总结无数人惨痛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
归根结底,“父子不同舟”这句俗语说明了面对不可预测的情况,分散风险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与西方俗语“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今社会,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可能面对突发状况,因此,分散风险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在人们遭逢意外时将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