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不同舟”,有时候也说成“父子不同船”或者“父子不同车”,不少农村都有这种说法,但是现在真正践行“父子不同舟”的却不多。不过在古时候,人们对待“父子不同舟”这个说法却是极其认真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1 “父子不同舟”的出处极其含义
“父子不同舟”这句俗语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在明朝朱国桢所著的《涌幢小品》中,原文为:"古谓父子不同舟,盖思风涛一旦并命绝嗣也。"
朱国桢是晚明大臣和大学者,著述颇丰,《涌幢小品》便是他的著作之一。
《涌幢小品》是笔记体作品,共三十二卷,记载的内容大到政治经济、朝堂制度、冶炼技术,小到社会风俗、人物传记、逸闻轶事,乃至倭寇骚扰沿海、农民起义、市民抗税等等,包罗万象。尽管记述繁杂,却文笔生动、条理清晰,可信度极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古谓父子不同舟,盖思风涛一旦并命绝嗣也。"这句话出自卷二十一的第一篇《父子》。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古人之所以有“父子不同舟”的说法,是担心如果父子同船出行,一旦在江河上遭遇风浪,父子全部遭遇不测,这一家就无后了。
在讲究孝道的古代,无后既是最大的不孝,也是最大的家庭悲剧。因此要竭力避免会引起绝后的风险,所以就不能父子同舟了。
虽然“父子不同舟”这句俗语最早记载在《涌幢小品》卷二十一《父子》中,但既然说是“古谓父子不同舟”,说明这句俗语在民间流传已经很久了,只是在朱国桢之前没人记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