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参加公司给中层管理人员安排的培训,培训师是从人众人请的一位老师。这次培训我一直印象深刻。
在培训的过程中这位老师讲到制定目标这一项时,反复强调目标一定要敢想,这是超越的第一步。他在举例中提到了马云,以他和马云的一次聊天为例告诉我们,马云之所以能够建成一个阿里帝国,就是因为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儿。他说在和马云的聊天过程中,马云问他,目前对自己的规划,是一年挣多少钱?他想了想说:“30万?”马云说“这算不上目标”,这位老师鼓足勇气说100万,马云又回复太少了……(大意是这样的对话,金额数也是凭印象来的,可能有误)。
老师用这样一个例子,来告诉我们,一定要在敢想这件事上胆大,才能够有突破有超越。如果想都不敢想,那就只能看自己一生,都封锁在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牢笼里,难以挣脱。
02
前段时间,王健林那句“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挣1个亿”刷爆了朋友圈,成为茶余饭后的调侃,可调侃之后呢?
百度万达发展历程,会看到,万达在成立之初,便启动了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旧城改造,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城市旧区改造开发的企业,在全国首创城市旧区改造的发展模式。
看到这,你是不是要感叹,首富就是首富,第一个项目,就在引领行业潮流。可这个旧城改造背后有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故事。这个故事在雾满拦江题为《如何先赚1个亿?》的文章中有介绍。
早年王健林辞职下海,成立地产公司,从银行拿到贷款,准备大展宏图时,他发现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像他当时那样不上规模的新公司,拿地难度近乎上青天。
没有地,地产公司就形同虚设。王健林很着急,跑去找市长。找也没用,没有就是没有。此后,王健林为了有地可拿,每天紧跟市长。直至有天,市长告诉他老城区有块地……
那是块没人要的地,十几年前,那块地的楼面地价已高达3200/平米,所以在那一瞬间王健林是愤怒的。愤怒之后,是冷静。
冷静后的王健林告诉自己,要这块地,并想办法让房子售价高于楼面地价。去香港找设计师,走精品路线,设计当地最漂亮的户型。
最后这块地让他赚了3000万。或许,王健林还有所保留,真实情况可能是他挣的高于3000万。
如果当时王健林不够冷静,不跳出原有的认知,不敢去想要让房价高于楼面地价,也就没有今天的万达和他的首富身份。
王健林的“先订个小目标,比如先挣1个亿”的背后,是他面对问题时的不畏惧,是只找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是从不设限不断突破后的敢想敢做。
03
朋友给我分享了李笑来在得到app上的付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花了一周时间将分享内容看完并整理好。
朋友发来的是六个星期的内容,每个星期,李笑来带领大家重新认识一个概念,前五个星期的概念分别是:注意力、付费就是捡便宜、人生的枷锁、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遇到贵人的方法,与专栏的主题《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都没什么关系,在第六个星期的概念“资本”出现后,有人发评论说“终于切入正题了”,李笑来对此的回复是这个专栏不会只谈钱,特别是在初期,谈的更多的是和钱“无关”的概念,这是在谈钱之前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能力的训练。
李笑来每周的概念认知升级,就是对专栏读者的大脑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拆除原有的局限性认知后,再去重建。
比如,我们都知道时间比钱重要,千金散去还复来,时间一去不复返。可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花大量时间成本去省钱,本末倒置却不自知。
所以,李笑来告诉大家:注意力>时间>金钱,用钱买时间是划算的交易,用时间换持续的注意力是有价值的事情;而遇到贵人的方法,就是要让自己保持精进,让自己先成为别人的贵人;在活在当下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时,李笑来用事例告诉读者,拥有对周围事物发展的预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就能让我们的思维活在未来,懂得如何用未来换取当下的资源……
李笑来很清楚,多数人无法实现财富自由缺的未必是关于投资理财的知识,无法跳脱的思维局限才是禁锢大家的根本。
所以,他用大量的内容对读者的大脑进行清洗,再重新对大脑进行肌肉训练。
很多时候,可能只是因为不敢想,设置的目标从未高于自己的现有能力,也就不能知道,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在制定目标时,不如尝试把目标设置的高一些,别对自己说目标太大实现不了,告诉自己,那是垫脚可够的,只是暂时跳的不够高而已……
现在,要不要先去定个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