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一下,3月5日去了一趟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本来是当天应该就写感想的,后来因身体不适就没有写成,懒得写,头脑当中事情有点多,一时间消化不了,而且感觉没有睡好,眼睛充血也严重,或许是肝火旺的缘故吧
原来我去的地方是先农坛,是古代帝王祭祀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地方。
在这里能够看到古代(明清朝建筑特色及介绍),进入大门内且看不到正门,在步入正门之前,有个叫焚帛炉对的小建筑,特别的精致,很喜欢,绿瓦灰砖,清晰可见屋檐上的走兽。
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拜殿,高大威武,特别古朴的感觉,现在里面陈列的都是些关于古代建筑的介绍及各地不同年代的特色建筑。值得一提的就是山西省是古代建筑里的典范,很多特色的,历史久远的建筑都来源于山西,宋代距离1000多年前的建筑(960年-1279年),虽说对历史感兴趣,但对朝代还是生疏,对不上。恰巧有一位看上去是有学识的老大爷拿着水杯,背着背包给大家义务讲解每一件展示的样品,例如跟他学到了,"汉阙"
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设施,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每阙由主阙和子阙组成,一般有阙墓、阙身、阙顶三部分,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刻珍品,是研究当时历史文化、建筑、雕塑、美术的重要实体。
听老先生讲特别有神韵,而且从他身上能够看出文化自豪感,掷地有声地给大家做讲解,还是心情太浮躁,想着接下来的时间还要去琉璃街逛逛,所以没有听他讲解其他的,直接就往下面的正殿去了,正殿就是太岁殿,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店内仍有一些祭祀的摆件仿制品,没有拍摄,很威严,今年也恰逢太岁年,来到了太岁殿,希望神灵太岁能佑我一年平安,在此谢过我的太岁爷!
太岁殿屋檐上有八只小兽,可见级别也是很高的,里面陈列了建筑主体的分解结构及特除结构的介绍(斗拱),有一只很大的斗拱,供人们参考学习,古代人太有智慧了,实用又美观的建筑,尤其藻井让我惊掉了下巴,太美轮美奂了。天花是遮蔽建筑内顶部的构件,而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则称作“藻井”,这种天花的每一方格为一井,又是以花纹,雕刻,彩画,故名藻井。“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
特别喜欢这个烛台,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很小很精致。
这是历代建筑中的代表,东西两个房间是来介绍从古至今比较具有特色的房屋建筑,也有些少数民族的房屋介绍,给我留下印象的还是属这清末期的四合院雕门楼,主要这诗句特别好。
行了,基本上主殿已经差不多了,从大门出去,前方就是祭祀自然之神灵的牌位区,不敢拍照,甚是威严!仿佛它们就在身边的感觉!可以看出古代帝王敬畏自然之心,(山神,地神,海神,江河湖海神...),这些牌位后面便是一小片林子,提到林子,不得不说一下这附近的树神,都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应该是明末清初年间的了。补发一张“披头散发”的树神,别有一番韵味。
在这诸神牌位的旁边有一座殿,这是具服殿,是古代皇帝祭祀时更衣的地方,现在陈列展出的是当时的动态还原场景及历代王朝来先农坛参加祭祀活动的帝王,最多来此祭祀的是雍正皇帝,基本上就是在位几年就来先农坛亲耕几年。可以看出雍正帝是特别注重农业的发展,真得补充一下历史知识了,太空缺了。
都说一亩三分地,原来来自于此。更多的就无从知晓了,听介绍说,当时典礼时,一亩三分地两旁站着文武百官,中间留出一亩三分地,由皇帝在最中央开始亲自示范耕田,随后就由大臣们耕田,皇帝便登上观耕台上看各位大臣们耕田。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每次写这些历史性的文字都会边查边写,可见历史真的需要加把劲儿好好看看了,虽说是喜欢“老物件”,但是不知出处和意义,也就缺乏了它的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