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奇旅》在新年伊始收获好评如潮,它用虚幻的手法讲了一个极其真实的故事。
主人公乔伊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学音乐老师,住在小房子里,挤着地铁,人到中年一无所成。
终于,在同一天,乔伊得到了一份“五险一金”全包的稳定工作以及与著名音乐家同台的机会。故事一开头就抛给了大家一个无比现实的困境:是继续追逐梦想?还是选择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
阴差阳错之下,乔伊的灵魂来到了“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成为了灵魂导师,在那儿,尚未投生的灵魂们被赋予独特的个性,但每个灵魂都缺少一个“火花”(spark),只有激发了火花才能拥有前往地球的通行证,而火花由灵魂导师帮忙激发。
一心想回到自己的生活的乔伊与厌世的灵魂22号相遇,他们携手返回现实世界,开启了一段寻找意义的旅程。
一部好的电影,如何转化为孩子思考与写作的资源?中间要就靠美好的课程设计来实现了。我们会这样来设计一堂《心灵奇旅》的写作课。
“生活的意义”主题探寻篇
《心灵奇旅》中每个灵魂要获得培训,获得他们的个性特点、并要找到自己的火花卡,才能获得回到地球的通行证。
1
什么是“火花”
影片中各色人等的火花各不相同,乔伊、22号、理发师、妈妈、吹小号的学生、证券交易员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火花,请找到他们的火花,并表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发现”火花“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如果请你为“火花”做一个概念解释,你能描述出来吗?
2
设计自己的通行卡
影片中灵魂的个性特点是别人安排好的,而现在的你是可以自我觉察认知的。
火花是需要你去体验和寻找的。
请设计出你的通行卡,他的上面记录你的特质、个性和火花。
分享你的设计思路,并说明它们为什么能代表完整的你自己。
3
22号的作用
乔伊一直认为,是自己帮助22号找到了生命中的火花,证据是自己帮助她经历了一天的地球人的生活,找到真正的生命体验。
22号真的是一无是处的被拯救者吗?请观察她在几处关键的时刻的表现,比如,在楼梯上和吹长号学生的对话;在服装店和妈妈的对话;在理发店里和理发师的对话。体会一下,她是否对乔伊的成长有帮助?她展示出了乔伊没有的哪些特质,她有什么优势自己未曾识别?
请你给处在自我认知困境中的22 号写一封信,告诉她你的观察和思考。
微观体验写作篇
电影主人公乔伊的梦想就是成为爵士乐手,以至于他太过于执念这点,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通过22号,他终于知道,“活着”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微观体验。
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舞台上成功的演出,更是看天空时接住的落叶,饿了吃披萨的味道,开心时嘴巴里含着的棒棒糖。 在地铁听流浪艺人的歌唱,在街头肆意地奔跑......那些早就被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点燃了从未体验过生活的22的“火花”,让她终于获得了去往地球的通行证。
许知远对谈人类学家项飙,他提出一个概念叫“附近的消失”。
他说,现在的孩子,你问他自己的社区是怎样的,菜场是怎样的,所在城市是怎样的,他们都说不清楚。
但你问他,托福雅思考试是怎样的,出国藤校是怎样的,他倒是可以说得清清楚楚。
1
寻找“消失的附近”
外出寻找你熟视无睹的事物、人与体验,收集元素、记录,分享。
2
写下“无用之用”
写下你生活中“无用之用”的时刻,用精微的表达、诗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分享它们于你的价值在哪?
3
记录“小确幸”
拍摄、访谈,制作”生活中的小确幸”主题微电影。
故事力篇
好的编剧是善于隐藏主题的高手,“活在当下”的主题被隐在这个玄幻的故事后,一旦观众发现藏起来的那个部分,就会产生默契的满足感。
1
故事结构
画出影片的故事结构,你能发现什么讲故事的奥秘。
(提示:“一波三折”、“故事山”这样大而泛的概念词稍稍放下,精彩故事的讲述永远超越套路。留意影片中大故事套小故事,环中环的连环叠,故事在什么地方被中断,又在哪里被重新接起?这样做带来什么样的故事效果?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为什么?)
2
填补故事
22号在影片中是符号,也是一个未被展开的故事。她从哪来?今年几岁?她有朋友和亲人吗?她经历了什么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呢?她的未来可能会是什么样的?你可以根据影片现有的信息,展开22号的新故事,注意逻辑自洽哦。
电影与文学、与艺术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我们借着《心灵奇旅》慢慢链接写作个中的“道”。
首先,思考才会带来好故事。 《心灵奇旅》解构了关于“幸福是去追求梦想”的宏大主题, 落地在“当下”微观的小确幸里。幸福的人生各有不同,而不幸却只有一种,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失联。如何不与自己失联,最终还是要回到,“我是谁”“我想要的是什么”这个人生最根本的命题。
写作之道,在于思考。有深刻的思考作为根基,才会有立得住的好故事。
有对人性深切的体察,才能切中当下社会焦虑的命脉,让这个故事唤起观众深深的共鸣。
所以,我们要打开这一条思考的管道,让孩子通过思考、体验与这一个精彩的议题深入链接,并呈现在他们自己的表达中。
其次, 如何讲好故事是核心表达力。
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的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孩子们是有旺盛的创造力的,我们首先为他们创作所做的工作,不是教什么,而是不教什么---扫除各中的障碍,并提供触发的导火索。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探索如何讲好故事。谁来讲、用什么方式讲、场景和细节怎么设计、人物要走出什么路径,这些都决定了故事的质感,需要学习与内化。
《心灵奇旅》能够将一个老生常谈的“活在当下”处理得如此丰富,和它高超的故事力是分不开的。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容易被情节吸引,对于引发“吸引”背后的元素经常视而不见,就像影片中女爵士乐手说的故事中的小鱼,身在其中却四处寻找海洋。
写作课设计要做的是这样的工作,让影片背后的智慧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显现,让孩子获得发现海洋的能力。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艾森蓝所有,未经允许请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