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
八 髎
【释名】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解剖】俯卧,在骶部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2、3、4骶后孔处,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图001)。当髂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二,三,四髂神经后支。
【功用主治】补益肾气,约束膀胱,止遗升提。主治遗尿,大小便不利,癃闭,遗精,阳痿,早泄,腰骶痛,脱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子宫脱垂,滞产等。
【临床应用】
产后尿潴留
张某,女,24岁。1983年8月在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后,即出现小便癃闭,点滴不通,初导尿(每天4-5次)并保留导尿管以缓解病情,半月后导尿不出,患者小腹膨隆,胀痛难忍,痛苦万分。疑是膀胱麻痹后坏死,有可能形成尿漏,建议手术。采用八髎穴深刺,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每5分钟行针1次,患者自觉针感直达会阴部,施术不到20分钟,即呼要解小便,旋即起针,患者翻身下床小解,小便倾注而下,置10余日之导尿管被冲击而出,约5分钟,2000余毫升积尿尽出州都,如释重负。
治疗方法:笔者体会运用八髎穴治疗妇科及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时,若针能从八髎穴透过骶前孔直达骨盆腔,则针感可直达会阴部,临床效果最好。所以临床施术时,上髎穴通骶前孔,应平第5腰椎棘突旁开1寸处,以60°角向下进针,刺向耻骨联合,深2.5-3寸;次髎穴通骶前孔,应平第1骶推旁开1寸处,以65°角向下进针,向耻骨联合深刺2-2.5寸;中醪穴通骶前孔,在次髎穴直下0.5厘米处,以70°角向下进针;向耻骨联合深刺1.5-2寸;下醪穴通骶前孔,可在中醪穴直下1.5厘米处,即正中线旁开1.7厘米处进针,向耻骨联合上缘深刺1.5寸。〔李素仁.四川中医.1989;7(12):43.〕
【备注】八醪穴位于骶后孔中,可以直刺,一般直刺0.8-1寸。根据病情需要,亦可深刺。在治疗疾病时,若能使针感向病灶处放射,则疗效更佳,如治疗妇科病、前列腺病等,应使针感向盆腔放射,治疗阳痿、遗精等,应使针感向阴茎部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