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读书天。 (作词:陶行知)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门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书里留连,非呆即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朝杜牧的诗句因着小学课本,已深深刻在人们心底,仿佛清明就是一个阴郁的节日。
然而,真正的清明并非仅仅意味着哀伤,亦是属于欢笑和嬉戏的。
清明这一日,天蓝得透明,云如丝。阳光格外温柔。日照下,花儿正烂漫。海棠的嫣红、油菜的金黄,喧闹枝头的朵朵桃花、梨花、杏花,乘着春草盎然,开得更加起劲。这些花儿,可曾因为清明而悲叹,可曾因为忙碌而心烦意乱?
寻着隐约的流水声,一路走,眼前偶尔飞来几只黑白相间的蝴蝶,惹得一阵阵轻笑。低头,只见路边,白色、紫色的鸢尾花正迎着风摇曳。穿过低矮的灌木,便是潺潺溪水。水清得似薄雾。清灰色的水草摇曳着、舞蹈着。带斑纹的鱼儿在其中灵巧穿行。
跑到水浅处,脱下鞋子,一面担心在薄而湿润的青苔上滑倒,一面却不顾一切地趟过方及脚踝的溪水,走上对岸。你若要问为什么?玩儿,需要理由吗?双手轻抚着丝一般的波心,任由溪水沁入心扉,笑容抹过嘴角。
凝望着水流,听着清朗的水声,不禁想起“三月三,上巳节”的流觞曲水。古人在这一日宴饮溪边,游春郊外,以溪水洗净污垢。王羲之云于《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溪水的轻抚中,我隐约懂得了一千多年前,“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中的那份清雅。
小心地渡回岸上,拿了渔网,重又回到溪边。目光追寻着灵敏穿梭在水草间的鱼儿,屏住呼吸,网兜滑进水中。但鱼儿只轻轻一摆尾,便从网兜的缝隙间溜去了。再试、再试。鱼没有捉到,小虾与螺倒有不少。安置在水瓶里,细细观赏着它们游动的身姿,痴迷了好久。
爬上一棵近水的柳树,抬头望向对岸。仍是那柳树、桃花,隔着溪水,便又别有一番韵味。阳光照上水面,金光点点,映在轻红、嫩绿之上。一只麻雀停在桃树枝上,抬头望着,似乎也为春景所沉醉?一会儿,它灵巧地跳下树枝,展开翅膀,忽得飞去了。不见了那褐色与白色相间的身影,只有不远处柳枝的轻微晃动。我如这柳枝,斜倚在春色中,忘记了清明的愁。
“春色满园关不住”,又有什么能锁住一颗烂漫的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