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读书天
仿佛一夜之间,春天就盛大来临了。先是黝黑的土里,钻出一簇簇淡淡的绿色,如烟似雾,若有如无。紧接着便是干枯了一个冬天的柳条,开始变得柔软,嫩嫩的小芽花苞儿一样绽放。然后,大街小巷的迎春花金灿灿地亮了,千树万树的杏花、玉兰花,红的红,白的白。
每天苦坐在办公室里,能听到窗外各种鸟雀啾鸣之声,它们那么欢快地在枝头跳跃,三五一群,四五一伙,唧唧喳喳,好像刚从鸟笼的迫害里放出来,开心得不得了。于是心里总有一种特别着急的感觉,想走到春天里,去响应这些鸟儿花儿的号召,和它们一起随风翻飞。
下班路上,捧读一本小书,名字叫《我们的天真添满整个宇宙》,写这本书的是一位小学英语老师,叫王悦薇,她在微博有大量的粉丝,因为她经常发很多有意思的教学笔记,记录孩子身上许多又囧又乐的趣事。最后,攒了十年的教师笔记,成了这本书。王老师真是温柔啊,她对孩子的观察细致入微,又很有原则,不一味迁就,孩子犯错的时候,她和他们斗智斗勇,破案“戏”非常好看,经常忍不住噗呲笑出声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不知不觉就像一块松软的棉花,飘到天上,被太阳晒着,被双手捂着,被妈妈般的怀抱抱着,暖融融的。用王老师写孩子的话来写她,也很合适:“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读着读着,像是掀开了心头的一角蓝天,跟着也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来,那些事,都沾满着春天的气息。
小学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爱走神。有一年春天,桃红柳绿,正在上语文课,我托着腮,对着窗外发呆。一个半截儿的小粉笔头丢过来,只见张老师笑嘻嘻地站在讲台上:“窗外有什么好看的?你这是‘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吗?”后面半句歌词,张老师是唱出来的。小秘密被揭穿,我很不好意思,羞红了脸,低下头去。张老师是我小学时候的语文老师,身兼班主任,他又高又帅,课讲得很好,还很风趣,我们都很喜欢他。这么多年过去,他肯定已经不记得我了,可这个场景,我始终记得。那个时候的他,不知道是不是也像王老师一样,什么时候想起班上呆头愣脑的小学生,都会暗自发笑?
每逢春季开学,都是一种欣欣然的感觉。那时候,语文课本是彩色的,上面画着:“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崭新的课本,印着香香的新油墨的味道,我们在教室里摇头晃脑,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教室外面,也正是这样一幅活泼泼的景象。
上下学的路上,扯几根柳条,用小刀把柳条的皮削掉,再切成长短差不多的小木棍。一下课,就有人掏出一大把,小伙伴们头挨着头,趴在地上玩“抽柳条”的小游戏。
一个人将柳条做的小木棍攥紧,然后猛地松开,柳条就横七竖八地歪倒一地,有的互相挨着,有的则散落一边。从易到难,先把完全不挨边的木棍拿开,再用拿到手里的去挑或者撬那些搭在一起的,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能碰动其他木棍。大家都喜欢玩这个游戏,一到春天,每个同学兜里都揣着这么一小把柳条。
朋友圈里,看到有妈妈们转载陶行知先生编写的小曲:
“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缘!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门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牛塘边,赤脚种田。
春天不是读书天:工罢游园,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读书天:之乎者焉,太讨人嫌!
春天不是读书天:书里流连,非呆即癫。
春天!春天!什么天?不是读书天!”
深以为是。即便是到了初中,有一年,新来的彭老师,很文艺范儿地给了我们一堂课,作为自由活动的时间,让我们从家里带风筝来,在学校的操场上放。同学们都兴奋极了,呼啦啦过节一样沸腾起来,硬是把一堂活动课变成隆重的春游。春天就是一个口子,再沉重的课业,似乎都不能成为一个理由,不让它欢天喜地地流淌出来。
“春天该很美,你若尚在场”,两个大学同学,在毕业七年之后,相约一起旅行。看到他们在大理的花红柳绿里发来的照片,云烟笼罩的群山,波光粼粼的洱海,相识11年之后,仍然青春的脸庞。在这样的春色里,似乎青春作伴,星辰大海,才是我们的征途。似乎唯有拿着大把的时光去浪费,才是对这大好春光的不辜负。哪一个季节都无法像春天这样漫无目的,甚至只有这看似“无用”的打发,才称得上诗情画意。
今天读到特朗斯特罗姆,也与春天有关。“冬天快结束了,白日越来越长。如今,奇迹一般,我自己生活中的黑暗在撤退。这一过程是渐进的,我慢慢复原。一个春天的晚上,我发现所有的恐惧已处于边缘。我和朋友坐在一起抽着雪茄讨论哲学。是穿过苍白的春夜步行回家的时候了,我完全没有觉得恐惧在家等待我。”它深深地将我治愈。
所以有一天,下班的路上,三皮说要用摩托车载我一程,我走在春风里,笑着摇摇头。太阳已经半落,还没走到公交站,14路飘然远走,那天我一路飞奔着,朝14路跑去,似乎也没那么气急败坏。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