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那会儿,总感觉教小学生不是很容易的事吗。给学生讲讲,让学生抄抄记记不就完了吗。可是,真的上了讲台,才知道并不是想到那样,不能只讲知识,还要注意课堂纪律,还要将德育灌输到课堂;要善于观察课堂上的每个学生的表现等等,总之注意的方面很多。出来知识教学以外,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灵的碰撞。
当时接的是四年级,农村学生很聪明的,但是也很皮的。有时很不听话的,要么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我就找他们谈心,个别特别不听说教的有时免不了动粗,慢慢的学生发生了改变,知道了学习,知道了合作学习,知道了同学之间的竞争,班级纪律、卫生也有了改变。我班有个学生叫王继友,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对学习毫无兴趣,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不做作业,就是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我多次找他谈话,采取多种方式教育他,可他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为了弄清原因,我多次找他谈话,并且进行了家访:家庭管理松散,全靠他自己,刚开始还能跟得上,慢慢的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难度的增大,又和别的小孩玩的把学习耽误了,到现在都学不会了。我又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课堂上前十分钟还能认真听讲,有时还能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率也挺高。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课堂上让他多发言,回答问题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有时连续几天不能完成作业,我就让其补,有时中午或下午让其留在学校补作业,偶尔还揍他屁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作业也能完成。我还用“树要皮,人要脸”对他进行适当的刺激,“人要有志气,不能被人看不起。”经过多次对他做工作,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决心要好好学习。
又如,班级里黑板报没能及时更换,我就找一些写有优美文章的阜阳日报的副刊张贴在教室后面黑板的下面让同学们课下阅读,一次我说咱们班后面的报纸可以换一换了,等我再找一些报纸。可是没等我找到新的报刊,班里的几个调皮学生就将原来的死掉了,真是气人。后来找到他们又调教了一顿,告诉他们听话要听完整,然后再去做。
到了四年级结束考试时,居然获得了全镇第五的好成绩,到了五年级毕业时(当时是小学五年制)居然获得了全镇第二的成绩,语数单科由五名学生得了第一名。那一年我受到了全镇的表彰,所以我认为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心灵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