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搞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堂语文课,可以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讨论,也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讨论。
(一)教学内容:教什么?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
(二)教学方法:怎么教?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
根据巴班斯基的研究,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方法选择内容。因此,观课评教的角度主张从教学内容出发。
(三)教学流程:
通过名师课堂,学习名师的教学流程,非常重要,也会很有收获。
一、认识“教学流程”
1.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1)教学起点,即整体感知文章,两个问题:
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
(2)这堂课的重点:用点评划注法,把握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找到那些依附着作者情感的具体的言词)
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评注:“重”“堕”用了反复的手法,与前面“心变成铅块”相照应,可见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多么沉重。而这沉重是由于虐杀了弟弟游戏的童心造成的,因为一直无法补过,所以一直压在心上,很重很重,堕着堕着。“重”“堕”,第四声,读起来就很有沉重感。
2.第二个环节,出示鲁迅先生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资料,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与这些评价相一致的地方,并加以评注,评注时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料中的重要信息。即第二次批注。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有三个台阶:
1.初步感受作者情感;2.揣摩语句,具体感受;3.利用拓展资料,进一步感受。环环相扣,形成学生“学的活动”。
二、“学的活动”充分展开
1.“学的活动”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一个核心教学内容的学习15-20分钟。包括学生自主阅读、学生之间交流、教师引导、启发、点拨下的各种学习活动。
首先,学生的学习经验要有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其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形成新的教学经验,包括对作品的认识、阅读方法的把握等。
此过程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形成新的学习经验。
三、教学内容确定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王荣生教授列举了很多课例,目的就是让老师们明白:大的教学环节、基本的流程流向、核心的教学内容、在课堂里出现大的变化,需要做颠覆性的调整,这应该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
也许就是那句话所说“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啊!”
四、形成班集体共同的学习经验
语文课堂怪现象之一“学生的学很没有结构,很不完整。”
谨记:一个老师不是面对四十几个散乱的学生,而是面对四十几个学生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与班集体发生着交往与对话。
每个学生在班级教学的共同语境中,在与同学、与教师的交往中,逐渐形成、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这是“学的活动”充分展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总结:“教学流程”三句话:
1.学生的“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展开;
2.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
3.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
此节关键词:教学流程、学的互动、点评划注法、班集体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获得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