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二胎?当朋友们还在纠结的时候,我这个马马虎虎活着的人,俩宝贝已经一个五岁,一个三岁了。
怀老二的时候,老大剖腹产完还不到两年,从严谨的医学角度来说,这个时间段要孩子存在较大的风险。我认识的那个医生是个干脆直爽的张大胆,我那时只去见她,我想我要的也只是她给我的第二个笃定。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母性膨胀的人,我是爱小孩子的,也是对孩子极有耐心的。当我得知一个小生命在我身体里孕育出胚胎的时候,不是万万不得已,我定是会温柔地接纳。真的,不是社会的压力,孩子再多几个又何妨?当这些毛茸茸的小生命在你身上蹭来蹭去的时候,就算你再心乱如麻,你的呼吸、你的血液都是暖热的。当晨光微露,妞妞踢开她的小被子,挪动着她绵软的小身体向我紧紧贴了过来,二宝宝喃喃着“妈妈”,张开肉嘟嘟的双臂摸索过来将我的脖子紧紧环绕。可想而知,此时的我睡姿是多么不和谐。可你不知道,那一刻我是多么地贪恋时光,多么渴盼时光就一直静好如此。
我把二宝第一次带回家的时候,安放在妞妞曾经睡觉的位置,好不容易盼娘归来的妞妞,眼泪汪汪、可怜兮兮地问我:“妈妈,那我今天睡哪儿呀?”我至今想起那一刻,心里都会觉得一阵酸楚。妞妞和奶奶睡了几天,每天我们还没醒的时候,她都会早早地跑过来守到我们旁边,她并没有为这个“不速之客”弟弟的“侵入”而感到生气,反倒是每天都会爱怜地过来摸摸他的小手、小脸,有时候看弟弟还闭着眼睡着,她也会调皮地想抠开弟弟的眼睛,让他好好认识认识姐姐。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让父亲又搬来一只单人床和卧室里的大床紧紧拼在一起,这样我们就有了形如老家的大炕。妞妞终于又有了和爸爸妈妈弟弟睡在一起的一席之地,在那张小床上蹦来蹦去,别提有多开心。直到现在,我们四个人都一直这样睡在一起,最边上是爸爸,然后是弟弟,再挨过来妈妈,姐姐睡在靠墙的这边。不管一整天,妞妞和二宝在哪里玩得有多开心,晚上他们都一定要回到自己的睡觉位置,而不管是姐姐不在,还是弟弟不在,他们都会哭闹着不睡,等待着彼此。世上最难得的情感是相濡以沫和惺惺相惜,既然我们有能力为自己,为孩子多提供这样一份情感,又为什么不去做呢?
妞妞现在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姐姐”,可见她现在在家最喜欢的交流对象,弟弟常常超过了爸爸妈妈,尽管弟弟有时候并不一定懂她。最初,她可能把弟弟当成了由他摆弄的“洋娃娃”,后来弟弟一点点长大,有自己的意志了便学会了反抗,于是“战争”也开始频频爆发。妞妞常常嘟着小嘴说,姐姐是想让你怎样怎样呢,你还不听!“简单粗暴”的弟弟对姐姐的强制厌烦了,小手一把就扯住了姐姐的小辫子,要不一巴掌就打在姐姐的脸蛋儿上,就这样慢脾气的姐姐常常被抓成一脸花。我和爸爸常常会为弟弟动手而怒斥弟弟,可二宝把小脸往边儿一撇,白眼一翻,任你大人“啪啪”几个巴掌上去,小手被打红了,缩回去,也不肯服软。妞妞则在一边哭腔着喊“妈妈,你打他!”此情此景,我常常会抓狂到哭笑不得!
其实弟弟是爱着姐姐的。他会喜欢姐姐喜欢的所有东西,只要是姐姐的他都会潜意识觉得是最好的。他会像跟屁虫一样跟着姐姐,模仿姐姐说话,模仿姐姐动作。每天姐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的时间,弟弟记得最准。就算正在玩儿他最喜欢的玩具,都会分三分心到他的小耳朵上,哪怕是姐姐的一声咳嗽一出现在楼道里,弟弟的眼睛都会一亮,兴奋地喊“姐姐”。然后他拿着两颗准备分给姐姐一颗的糖守在门口等姐姐,尽管有时候看见姐姐也会情不自禁地把两颗糖全都塞到自己嘴里。我至今想想,妞妞小时候我还会“手把手”地教她怎么叫“爸爸妈妈”,怎么数“123456”,什么是“大象老虎”?可我发现二宝似乎都无师自通了,其实,他都是在姐姐旁边,此时无心偏有心地默默学会了。有一次我们带二宝去省城看病,没带姐姐,正是华灯初上的傍晚道路上,看到前面有一个和妞妞相仿的小女孩,他就激动地喊“姐姐”,还要撒开我们的手冲过去拉“姐姐”,当眼睁睁看着“姐姐”被别的阿姨带走时,那叫哭得一个“撕心裂肺”!我们慢慢发现,在二宝的小小心脏里,真的是“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姐姐”!而妞妞呢,自然也是爱着弟弟的。出门在外的时候,只要一有别的大人、孩子触碰弟弟,她都会把弟弟警觉地搂在怀里,瞪着眼睛,宣告主权一样地对人说:“这是我弟弟!”而这口气里又怎没几分骄傲?我常常会把他们相亲相爱的故事反反复复地讲给妞妞和二宝,特别是在他们战争结束彼此都冷静了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被充满感情的故事温暖着,再大的怒气也抵不过这种“软实力”去消解和融化。当姐弟俩手牵手漫步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时,连背影都觉得春意融融,无限动人。
当然,这些不期而遇的小生命也曾搅乱我的全部生活节奏。我虽然看上去很温顺,但从骨子里是一个渴望自由不喜欢被约束的人。生下二宝五个月后,我把妞妞安排给奶奶,把二宝安排给姥姥和爸爸,一个人开启了长达十天的外出旅行,有人甚至说我是“狠心的娘”。那段时间,就觉得自己活在一个逼仄的空间里,连换个方式喘息都似乎没有余地。虽然每天对孩子也万般怜爱,可就是觉得很迷茫,我不知道,于我而言,明天、后天与今天会有什么不一样?好像《百年孤独》里发疯前的何塞.阿尔卡蒂奥觉得每天都在重复“星期一”!就这样我渴望一个放空休整的机会,于是我去旅行,这背后我要非常感谢我的家人的开明与包容。出门在外的那几天,其实任何风景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的心渐渐安静了下来。十天,仿佛给了自己一个意味深长的深呼吸。细想下来,让自己紧张与迷茫的并不是因置身于二胎时代。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一刻,都会遭遇迷茫,遭遇压力,可能来自生活,可能来自工作,可能来自情感,总而言之,各种可能。而于我,生二宝只是给了我一个休整的契机。所以,生二胎,并不是我一下找不到自我的必然原因。即使没有二宝,我同样可能在那一刻会遭遇那样的心理困境。走了几天,我那么想孩子。孩子视父母为依偎的港湾,而父母又何尝不视孩子为心灵的归宿?而这小别离后,妞妞似乎更视妈妈为珍宝,二宝也似乎一下长大,更加贪恋妈妈的怀抱。
很多人羡慕我,生二胎,身后有着强大的后盾,我的父母、婆婆都能帮我带孩子,二胎生下来还家庭、工作两不误。的确,如果没有我任劳任怨、身体还算康健的爸爸妈妈,我真还没有那么大勇气做出生二胎的决定。但是很多时候,父母的角色是无可取代的。比如我的宝宝们,经常等不到爸爸、妈妈就赌气不吃饭,他们哭闹着,任奶奶、姥姥,再急再生气也没有用,非得等到爸爸或妈妈回来,情绪才能稳定下来。今早,二宝一定要把他喜欢吃的面包分一半给妈妈,任奶奶、姥姥谁要他都不给,尽管妈妈并不是陪他时间最长久的人,但是他一定会把他最深重的爱留给妈妈。当你为人父母时,就算有很多很多人帮你带孩子,你还是会被这个神奇的小生命感动到恨不得拿自己所有的年华和生命都给予他,这就是所谓的母子情深吧!
当我无比温情地抚摸着我的两个孩子时,有人发问:“当二胎到来,你有没有觉得生活质量一落千丈,感到生活压力山大?”一点儿都没有,那不可能。我和孩儿他爹的收入并不算宽裕,二宝的到来,倒不能算给我们“雪上加霜”,但也开始提醒我们,要以这微薄的收入为起点,做一些长远的打算。其实有压力未尝不是一件坏事情,它可能会激发出我们更多内在的潜能和创造的能力,它可能会更快地让我们去进入一个成熟的角色,学会担当,做好榜样,承担责任。至于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都起点高了,养育成本大了,要学这懂那,为孩子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你准备好了吗?如果是以此考虑,我真没有准备好,甚至说根本没有准备。我没有打算过要孩子成为一个科学家,或者音乐家;也没有打算过如何培养让他在学校里成为优等生;也没有打算过让一个五岁的孩子能出口成章,诵读百文。我并不是对孩子不寄予期许,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事已经发生了,那就是我的孩子们正在健康欢快地奔跑在我的身边。好多朋友,在二胎还没有到来时就已经焦虑了。也许是我自己天性没心没肺,我总是想,与其我们费尽心思地为未来去做各种未知的预设,倒不如安然地去静候时光来带给我们更多未知的惊喜。多了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多了一个陪伴,多了一份爱。而我们所有的付出与努力,其终极目标又何尝不是这个?生个二胎,是给我们留下更多一份骨血,一份牵念,也将获得更多一份关爱,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生命的更多价值所在?
当我困顿的时候,当我疲惫的时候,当我茫然失措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相册,看看我的一双儿女的照片。他们娇嫩得如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我怎么看也看不够。那一刻,世界只留下了我,和天地赐予我的这份最难能可贵的“好事成双”的礼物。一切都是浮云,只要有我们在!
最后,我双手合十,祈愿时光静好,愿我的孩子们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