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郝明义
郝明义,1956年生于韩国,一岁时得了小儿麻痹,从此双腿失去了站立能力。在父母细心呵护和朋友们的帮助下,1978年台湾大学商学系国际贸易组毕业,次年开始进入出版业工作,而后成为了“坐在轮椅上的台湾出版领潮人”。台湾文化“教父”、著名出版家、出版界传奇人物。
今天阅读的是《故事》第一章“重逢”。
讲的是作者生命里影响深刻的女性,中学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
池老师真正教会作者两件事。
第一件事
在一堂练习开会议程的“周会”课上。作者提了一个案,进入表决的程序。由于没有人举手赞成,作者觉得很尴尬,就囔着说算了,我也不投了,撤销这个提案。
在教室最后一排,传来池老师的声音:
“郝明义,你不能说就这样算了。就算没有一个人赞成你,你还是要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这是你自己的提案。”
我面红耳赤的举手投了自己一票,全班唯一的一票。
日后每当作者兴起什么别人认为荒唐的念头,或是没法接受的构想,池老师的话语总是在脑海中提醒自己这是自己的提案。
第二件事
在一次沙滩郊游中,同学们戏水,作者在岸边负责看管鞋子。少时恶作剧把鞋子藏进沙里。一只鞋子找不到了,后来出现在一个高大的醉汉手里。醉汉欺负孩子们,不肯还鞋子。
这个当儿,池老师过去了。她矮矮的个子还不到那人的肩膀。她很简单地说了几句话,要鞋子。醉汉嬉皮笑脸的,有点不三不四。这个时候,突然“啪”的一声,她扬手给了那人解释的一记耳光。
听多了不要惹韩国醉汉,我的心悬在半空。
晚风中,池老师站在那人面前,一动不动地看着他。接下来,那个醉汉把鞋子交给她,咕哝了一声,走了。
当你义无反顾的时候,不论对方是何种庞然巨物,不论你多么矮小,照样可以迎面给他一巴掌。
看到这里我一直抑制不住我的泪水。这是一个多么坚定的女人。多么坚定的在支持着她自己,这与外界无关。如此的有气节,如此的有力量,如此的美。
作者与老师的重逢
作者从韩国去台湾读书的时候,家境并不宽裕。有两位老师曾赠送盘缠帮助作者,池老师是其中之一。
这个强硬的女人,又是如此有人情味。
十五年没有与老师联系过的作者,在台湾与老师久别重逢。能够接待老师,难掩欣喜之情。听闻老师计划去东北看看童年成长的地方,作者认为终于等到一个可以实际回报老师的机会。作者在老师回韩国之后,汇了一笔钱给老师表示是一点欣喜,请她充作东北之行的一些旅费。而后天真的以为,当年受到的恩情,多少回报了一些,后来甚至连老师的旅途都没有询问。
98年韩国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作者曾回到韩国,拜访了老师。同行人发现老师家里完全不像热衷进口货的韩国大众家庭,没有一件外国商品。老师请作者等银行上班再走,作者隐约感到老师要还他路费,推辞就走了。
次年,作者回到釜山参加同学聚会。池老师因为要接待国外来的友人,无法确定出席。聚会当日汉城腹肌因为暴雨洪水肆虐,池老师千里赶到釜山出席。将纸包送给作者,作者明白是当年的路费,绝不肯收,却终推不过专程来的老师。次日清晨,池老师赶回韩城接待朋友。
她和蔼中的坚定,一如往常。我想起在飞机上看到的汉城水患,想到她撑着佝偻的身体,顶着风雨大老远从韩城左或者四百公里开外的釜山,不过停留一个晚上第二天就要离开,主要就是为了来还我这个纸包。
池老师的千里相见,又给作者上了一课。作者对自己产生了如此重要影响的老师,其实了解的并不多。
我不禁暗问自己是不是头脑坏掉,有这样一位老师,却为什会这么疏于亲近?为什么会以少为多,只不过跟她学了两课,就沾沾自喜,二十几年来,才不过和她联络两三次。
在这里,我也为感同身受。身边最最宝贵的资源是人。为什么自己会浪费那么多资源,伤害过那些爱自己的人。价值的彼岸,我又没有选对舟?还是把彼岸当做了遮羞布。
池老师,又是如此的坚定。我遇到过的那些坚韧的人,你们用内心的坚强筑起的生活,也是我的灯塔。
第二,作者隐隐觉得,自己对韩国文化的了解其实不想自己想的那么深刻。需要仔细琢磨对外国产品狂热着迷的韩国人,和家里看不到一样外国产品的池老师之间有什么差距。
池老师的回信
作者曾想用池老师还的钱,加上一些钱,以池老师名义,成立一个针对来台湾留学的韩国学生的奖学金。但是老师回信拒绝了。书中收录了老师的笔书,其中的浩然之气令我十分动容。截取部分:
我一生最崇敬的人,正是五柳先生陶潜。很想自己也能够达到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境界。奶我却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生为一个国亡家破之中的女孩。一生的命运直是流浪奔波。更无奈一份血气和义务感,是自己没有宁静闲暇的日子。谨以‘尽人事,待天命’的态度临事。或成或败,从无计较后悔。
这样一个浩然坦荡的女人。接受环境,承担命运,撑起一个太阳,照亮了他人。
而我,我的戚戚然。我这伪装保护我的血气和义务感的戚戚然。是不是还是甘愿做,欢喜受,比较幸福。
还有,其实我的母亲,也是一位坚强的女人。对于每个人来说,有娘就有家,这是人尤其是女人的伟大所在。
为了自己的提案,每个人都可以很伟大,很有气节。